•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行情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6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IPO重启 个人投资者“打新”心态日趋理性
    上交所、中国结算将进行
    网上网下发行业务全网测试
    IPO重启不会改变市场趋势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入实践检验阶段
    33家已过会公司
    业绩频吹暖风
    招商证券总裁杨鶤:桂林三金IPO将充分
    考虑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重启 个人投资者“打新”心态日趋理性
    2009年06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婧妤 实习记者 张欢
      张大伟 制图
      新股发行体制新政下的IPO首单终于落定,从桂林三金药业开始,暂停9个月的“打新”市场即将再度活跃。记者采访了解到,同此前每逢新股发行,投资者就纷纷从二级市场调集大量资金到一级市场的情况不同,目前个人投资者“打新”的心态正在变得理性。

      ⊙本报记者 马婧妤 实习记者 张欢

      打新股心态更谨慎

      “近几年打新股中签率太低了,拿一两百万元资金出来打新,也不一定能中一个号。”老股民孙先生说,过去几年,每逢有新股发行他总会从二级市场抽出一部分钱来参与申购,但“因为一级市场是绝对收益,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专门的打新产品,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根本竞争不过,也只能碰碰运气了。”

      孙先生介绍,周围热衷于打新的股民朋友,中签后基本都在上市首日抛出,“赚个差价”,“一来让收益快点落袋为安;二来中个1000-2000股拿着也没什么意思。”

      彭先生是一位有1000多万元资产、十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他对打新股兴趣并不大。因为“一方面打新占用资金量太大,中签率又低;另一方面,资金还要锁定一定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量跟机构或者专门打新的理财产品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此次发行体制改革第一阶段“新政”,明确了网上网下发行分开,同时网上申购不得超过千分之一上限。对此,彭先生表示,可以预见在IPO开闸后,中小投资人申购新股的中签率会有所提高,“机构在打新时的‘垄断利润’也将被打破”,但与之对应,“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可能也缩小了,以前那种上市首日就出现翻番甚至翻几番的情景可能不会再出现,甚至有些股票还会破发。”他说,以后申购新股,得更谨慎了,看仔细了再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个人投资者都对“一二级市场价差将会缩小”有了心理预期,但多数投资者也表示,股票要得以顺利发行,必然要在一二级市场间形成一定的利润差,打新绝非无利可图,“有20%-30%的价差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彭先生预计。

      “IPO重启后,我还是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打新。”孙先生表示,在目前相对较高位的市场阶段,可能会抽出比平常更多的资金申购新股,如果很看好新股未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觉得定价也很合适,“可能会继续拿着”,但“如果上市首日涨幅很低,到10%以下,我就不玩了。”孙先生说。

      

      散户需提高投资水平

      “新股爆炒,最后受害的其实还是我们中小散户。”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只股票的发行价是10元,上市当天被炒到30元,实际上只有10元真正进入了上市公司,被炒高的20元是装进了“炒新团”的口袋,而“炒新团”往往在上市首日抛空所有中签所得的股票,留着不跑或者跟着接盘的大多是缺乏投资知识、不懂得估值的散户。

      作为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刘先生坦言,目前A股市场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并没有明确的估值概念,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散户需要提高投资水平,警惕风险,在打新时学会“用脚投票”。但“要想股票定价、发行真正市场化,不仅要投资者提升自己的素质,不盲目跟风炒新,也需要发行人和承销商归位尽责。”

      彭先生也表示,并不同意有些投资者提出的取消网下配售。“机构比散户更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现在的市场也需要他们来定价,如果取消网下配售,让千千万万中小散户来定价,股票一上市,肯定会乱套。”彭先生同时提到,机构享有了股票的配售权,就应该真正负责任地询价,对投资者负责。

      另外也有不少投资者提出,发行上市的企业应当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上市融资一结束,立刻就‘变脸’,无论是对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还是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来说都十分不利,我们散户的利益也不能得到保护。这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大的圈钱。”

      谈到对此次发行体制改革的预期,刘先生表示,此次IPO开闸后,发行定价的问题可能并无法很快得到解决。“如果市盈率定得太低,大家还是会一窝蜂去申购,必然造成爆炒;如果定高了,市场环境把握不好,又有可能破发,也无法引起我们申购的兴趣。”他认为,此次IPO开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检验,还需要有更加具体的规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