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焦点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6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时事
    通胀或不可避免 专家建议提防“中国式滞胀”
    重大考验迫近 美元指数险守80关口
    哈洽会进出口合同签约增长3%
    关于海富通领先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开通“定期定额申购业务”的公告
    深圳前5月GDP增7.8%
    广东楼市“小户型”急剧萎缩
    江西多部门
    将联合打击信用卡套现
    黄奇帆:启动我国内需应适当“加杠杆化”
    上海产权市场: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成交居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胀或不可避免 专家建议提防“中国式滞胀”
    2009年06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但有为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几个月前,市场就对各国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心存疑虑。而就在近期,国际上多个大宗商品价格又出现暴涨。对此,20日出席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与重庆市政府合办的首届西部金融论坛的多位专家指出,应对可能来临的通胀保持足够的警惕,提防“中国式滞胀”。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论坛上表示,今年美国政府的预算至少承担4万亿美元的负债,现阶段不可能通过税收来增加收入,发债也会受到市场很大的阻力,所以只能印钞,因此未来美元的贬值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通过观察最近十几年来M1和CPI、PPI月度变动的关系,发现M1的变化跟这两个物价数据的变化高度统一。也就是说,只要M1增速上升,CPI和PPI早晚要上升,M1下降之后它们早晚也要下降。

      但观察同时发现,M1和CPI、PPI变动的时间有一个时滞。连平认为,M1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已经见底,现在出现大幅度的回升,增速从大概6%回升到现在的18%左右。所以CPI出现拐点可能就在最近这两个月,而PPI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拐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最近几个月以来,CPI和PPI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双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下,这种情况难以持久。

      连平特别指出,最近两年来物价变动幅度非常之大,并且变化得很快。所以明年物价能不能控制在温和的通胀范围内是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示,发展中国家通常投资在经济当中占比很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使得投资品价格上升,粮食价格上升使得CPI上升,这些都会使得中国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先于美国起来。

      哈继铭强调,第二波金融危机一定会到来,但不太会是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是若干年之后。“金融危机爆发最主要还是要看全球的通胀上升,只要通胀上升,美联储开始紧缩的话,那这场晚宴就彻底结束。”哈继铭指出。因此,他提醒投资者千万不能对目前的资产价格上涨表示沾沾自喜。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个人最担心中国出现所谓的中国式滞胀,即经济运行在比较低的水平,而物价的水平较高。他认为,如果我国的发展方式不能得到很好的转变,不能出现所谓的福利赶超,中国式的滞胀是有可能出现的。

      谈及应对之策,朱民认为,一方面,通胀压力存在;另一方面,尚未恢复的经济还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宏观政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他同时表示,中期之内经济可能会持续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