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焦点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6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七年后,国有股转持已无碍市场大局
    英国议员被揭每年加薪一万英镑
    个税改革理应志在长久
    布朗这次在布鲁塞尔大有斩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布朗这次在布鲁塞尔大有斩获
    2009年06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因为“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的任命和未来三个监管局的权限设置,英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在此次欧盟峰会上一度发生严重分歧。峰会权衡再三,最终达成妥协:在任何情况下,三个监管局的决定都不应损害成员国政府的财政权,主席一职由欧洲央行扩大委员会选举产生,既包括欧元区国家的代表,也包括欧盟成员国中非欧元区国家的代表。

      李俊辰

      27个欧洲国家领导人上周五通过了金融监管新方案,将在欧盟层面上加强金融监管,将成立一个名为“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新机构,负责监测整个欧盟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此举不意味着要削弱欧盟成员国监管机构的作用,而是要在欧盟统一框架下加强监管。

      与此同时,欧盟还将成立主要由成员国相关监管机构代表组成的三个监管局,分别负责加强成员国在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监管方面的协调,并加强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其中包括对投资商行的述职调查以及加强对欧洲宏观经济的更广泛监管。

      但许多英国纳税人对这个方案有所顾忌,并表示担心。他们害怕这个新机构会加强欧盟对英国的“控制”,并要承担更大的税收义务。英国首相布朗在峰会上表示,他必须确保纳税人的利益。英国提出的折中方案最终获得了欧盟的同意。此举意味着英国在未来处理银行危机时得以保存处理纳税人基金的权力。

      英国的老冤家法国当然就很不乐意,萨科齐还是快人快语:“布朗先生对他的责任感过于负责了。其实这项改革就是对盎格鲁—撒克逊式 (Anglo-Saxon) 的资本主义的彻底变革。”萨科齐一直不讳言对“盎格鲁—撒克逊式资本主义”的不满,他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就在于此。冷战结束后,基于自由贸易和资本随意流动的经济形态,政府放开对国内金融和企业的监管,这成了“盎格鲁—撒克逊”式金融模式的主要特点。在过去几年中,因为宽松的监管、技术创新以及国际资本的高流动性,“盎格鲁—撒克逊”式金融体系达到鼎盛,这主要包括各色各样的金融衍生品盛行。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呈现高度融合的趋势:这些国家拥有的外国资产和债务额相比30年前翻了5倍。

      一直以来,伦敦金融城的精英都相信:自由市场会带来最大利润,不受限制的资本流动将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新的金融产品将让更多人分担风险,让金融系统更强大。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却让人们看到另一个版本:新的金融体系同样制造出更大的经济泡沫,当泡沫被吹得越大,破裂时的损失也更严重。根据英中金融投资商会的一项报告,在过去30年,有17个国家发生了113次金融危机,拥有“盎格鲁—撒克逊”式金融体系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时,遭受的经济损失比其他国家更严重,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系统是以高度循环连续的方式运作。经济发展时,高负债的投资银行把信贷泡沫吹得更大,但信贷紧缩时,泄气也更快。

      而最让伦敦金融城高官们恼火的是,萨科齐要求把伦敦金融城的地位向欧洲其他国家转移。因为这项金融监管措施的执行意味着现在做的事情比未来的预见更加重要。

      英国银行家协会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奈特曾是欧盟金融监管新发案的强烈批评者之一,不过她承认:“欧盟的金融监管新方案的出台也不是件坏事,毕竟,这是一个欧盟各国一致同意的结果。当然,协商的结果也表明,欧盟的金融监管政策制定者应保持对主权国家的尊重而不可以超越这个界限。” 安吉拉话中有话。在此次欧盟峰会上,因为“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的任命和未来三个监管局的权限设置,英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一度发生严重分歧。多数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认为,他们应有权做出有约束力的决定,以确保成员国统一执行欧盟规定并解决各国监管机构间的分歧。英国人担心,这可能意味着三个监管局将有权强令成员国政府耗费巨资救助本国金融机构,这势必损害成员国的财政权。为了消除英国的担忧和反对,最终达成妥协:在任何情况下,三个监管局的决定都不应损害成员国政府的财政权。这也算是布朗此次布鲁塞尔之行获得的一个收获。

      不过,安吉拉也明白提出,“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在结构完善等方面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尤其在法律认可方面和实际操作,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英国保险人协会则表示,应该加强委员会的强制制裁功能。英国保险人协会理事长斯蒂芬·哈德里尔表示,对于委员会来说,第一步需要确认的是负责人的人选问题。这个人选必须是跨边界法规的代言人,这样,不仅仅英国的保险业可受益,同样欧盟其他国家也将受益。这恐怕也是布朗在此次峰会与各国领导辩论的“群众基础”。按照欧盟委员会的设想,“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一职应由欧洲央行行长兼任,而欧洲央行是欧元区16国的统一央行,这令身处欧元区之外仍然使用英镑的英国难以接受。权衡再三,欧盟峰会同意,“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应由欧洲央行扩大委员会选举产生,而欧洲央行扩大委员会的成员既包括欧元区国家的代表,也包括欧盟成员国中非欧元区国家的代表。

      (作者系英国华人青年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