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信息披露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期货·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期货·债券
    关税取消引发出口猜想 资金借机炒大豆
    中国石化
    将发200亿中期票据
    “09保利集”、“09清控债”
    6月25日上市
    北京国管中心
    将发100亿中期票据
    世行“危言”引发商品地震 场外资金涌入抢反弹
    风险偏好降温 日元上扬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6个月期国库定存利率1.45%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世行“危言”引发商品地震 场外资金涌入抢反弹
    2009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钱晓涵
      世行“危言”引发商品地震

      场外资金涌入抢反弹

      ⊙本报记者 钱晓涵

      

      世界银行的一则悲观报告对大宗商品市场构成重大利空。周一晚间,世行发表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2.9%,比今年3月提出1.7%的预期值还要低。因担心实体经济下滑导致原材料需求放缓,隔夜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遭遇重挫,国际原油期货当天的收盘价大跌3.4%。受此影响,国内期货市场昨天早盘全线低开,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主力合约的开盘价格较上一交易日低近3%。

      不过,恐慌情绪过后,场外资金逢低做多的意愿非常明显,低开高走成了昨天盘面的“主旋律”。截至收盘,沪铜、大豆、豆粕、菜籽油主力合约成功翻红;沪锌、天然橡胶、豆油、棕榈油等合约的跌幅也明显收窄。业内人士表示,只要引发本轮反弹行情的关键因素——流动性宽裕不改,大宗商品的下跌抵抗就会变得非常强劲。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预测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2.9%,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仅为1.2%。此前,世行曾经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下滑1.7%。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再度升温,部分资金抛售风险类资产、购入美元,隔夜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深幅调整。

      外盘大跌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利空显而易见。昨天早盘,多数商品期货合约低开,沪铜主力合约0909开盘报3711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相比低开近3%;其他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合约也均已绿盘开出。

      不过,尽管开盘大跌,但期货市场随后却低开高走,多头资金入场迹象明显。到收盘时,沪铜0909报38340元/吨,不仅尽数收复失地,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相比还小涨80元。除沪铜外,大豆、豆粕、菜籽油主力合约收盘也顺利翻红。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昨天亚洲交易时段也出现大幅反弹,国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摸高68.4美元/桶,反弹幅度逾1%;基本金属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三月期铜大涨100美元,最高触及4846美元/吨,涨幅超过2%。

      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前期累计涨幅过大,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调整,而世行的利空报告正好给出了一个绝好的理由。

      “大宗商品价格确实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不过调整应该是短暂的,调整以后价格还应该向上。”上海良茂期货研发部总经理江明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的持续反弹已有半年左右时间,虽然期间也经历过短暂调整,但整体趋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