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信息披露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资金回笼“让路”IPO 公开市场昨释放800亿
    交行获准发行
    250亿元次级债
    IPO重启 中小险企“打新”热情胜巨头
    金融机构国有股划转不影响国有控股地位
    农行明年全面推行
    农户小额贷款网上审批
    渣打冼博德:中国金融机构
    全球扩展是必然
    业绩支撑还是估值洼地 银行股飙升为哪般
    厦门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第一案 人保财险13小时理赔
    工行与日照港、烟台港集团全面合作 .
    日本兴亚财险获批落户深圳
    招行帮扶云南
    进入文明扶贫阶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重启 中小险企“打新”热情胜巨头
    2009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卢晓平 黄蕾
      ⊙本报记者 卢晓平 黄蕾

      

      虽然询价机制和申购制度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对于数月没尝到“打新”甜头的保险资金,显然不会错过改革后首单IPO——三金药业的申购之战。

      6月22日,三金药业推介会上出现多家中外资保险公司身影。不少参与询价的保险公司相关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应该会参与这次打新,毕竟保险公司有负债匹配的压力在。”尤其是一些投资渠道有限的中小保险公司,更表示将同时动用自有资金及保险产品账户参与申购。综合上述多家保险公司反馈给本报的信息来看,其计划报价普遍在15元至18元之间。

      

      中小险企更积极

      综合多渠道的信息来看,约有中国人寿、合众人寿、华泰保险、国泰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参与三金药业的询价。

      不过,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之间的“打新”理念却开始出现分歧。以保险三巨头为主的大型保险公司对“打新”的热度有降温迹象,而中小保险公司积极涌入的热情高涨依旧。

      “一方面,中小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较有限,‘打新’收益相对比较稳健;另一方面,改革之后,中小投资者中签率相对会有提高,对于中小型保险机构实质利好。”一家中小规模的寿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解释说。

      据上市人士所在的公司投资部预计,三金药业预期发行价18元左右,上市价约为25元。而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则稍显保守,“根据我们与业内交流的情况来看,我们报价大概在15元左右。”

      即使一些不具“打新”资格的保险新军也不愿错过首单机会。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已经有十多家中小保险公司愿意通过认购该公司旗下的某款产品,来参与到三金药业的“打新”中来,不过每家最终获配的资金量可能有限。

      目前,很难有明确数据表明保险资金去年“打新”的战绩。不过,记者注意到,由权威部门编写的《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9)》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保险资金通过有选择的参与一级市场,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投资海通”之鉴

      参与热情固然高涨,但对于一出手就是上亿资金的大型保险公司而言,“打新”中签率及收益率可能要打折扣了。

      “改革之后,对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的限定设置,将使得资金量在亿元以上的大型保险公司会更为偏重网下配售,网下配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签率可能会随之下降。”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说,另外,参与网下申购需要付出3个月锁定期的风险成本,收益率也较难把握。

      事实上,随着一二级市场差价的逐渐缩小,新股在上市后暴涨的神话或许难以重演。通过去年投资海通证券深陷巨亏泥潭,市场人士看到了保险资金冒进投资、抱团持股的隐忧。“事实上,包括中小保险公司在内,2007年以来保险机构购买的股票非常集中,一有新股发行或增发便会倾巢出动,必然成为认购队伍中的主力军。彼时向好的市场环境,让保险机构忽视了破发及锁定期风险。”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这些教训哪能轻易忘记,投资还是需要理性、谨慎的。”一家保险公司负责投资的相关人士颇有感触地谈起彼时一些股票破发的惨剧。有市场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随着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持有比例逐渐增加,再加上保险机构“抱团持股”,保险资金对部分股票的持有集中比例越来越高,所持个股的流动性风险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