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6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上攻3000点还是要打“人民战争”
    青睐成长股
    A股市场迎来小考
    市场化与制度化是转型的核心
    cnstock
    股指将小幅调整
    蓄势冲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化与制度化是转型的核心
    2009年06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陆水旗
      ⊙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陆水旗

      

      与“5·19”行情同一年,还有一个“里程碑”。10年之前的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从而宣告A股市场从“行政市”迈入法制市。但由于《证券法》实施之前的种种市场遗风仍在,在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仍出现了“全盘皆庄股”的市场异景。随之,在2001年爆发了著名的银广夏业绩造假事件,银广夏事件的出现实际上也揭开了A股市场上市公司调研之序幕,使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得到了一次大力的推动。

      同样,在2004年出现的“德隆事件”是对之前A股市场“庄家不死”的一次大清算;随后大面积出现的券商经营危机也是对行政市时代违规操作的一次大清算。现在看来,正因为有了这些“大清算”,在2008年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机构稳如泰山,在史无前例的大熊市中无一券商出现经营性破产,这是A股市场的重大进步。

      当然,在A股市场这1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具历史性意义的当数股权分置的改革,通过市场大讨论、分散决策、实施股改对价等方式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一举解决了我国股市先天性的制度缺失,还以股市同权、同利、同价的本来面目。完全可以这样认为,A股市场因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已经从之前“需要家长时时关照”的儿童期一举步入了可以依据制度体系自立的青壮年期。这为A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以及未来的国际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A股市场这10年中的前7年年年充满着变革,大变革的核心是制度化与市场化。环顾全球,如今A股市场的制度体系已是最严密与最齐全的市场之一。在目前A股处于后股改时代,尚未真正实现全流通与国际化的时候,制度化建设已经远远走在市场的前面,这为A股市场的长治久安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果说A股市场过去10年中前7年的发展主要是内部的大变革,后3年的主题则是与外部关系更加密切后的大激荡。期间A股市场成功接纳了“三大行”的回归上市,经历了2007年因全球通胀而爆发的“全民炒股运动”,也承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挫折。3年前的A股市场尚能“关起门来自己玩”,现在已经与全球市场共呼吸。因此,在金融危机催化全球经济、金融、资本市场急流涌动之际,A股市场的大变革、大激荡方兴未艾。

      一、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美国经济与金融体系已进入“去杆杠化”时代,这必然会对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产生变革性影响。首先,美国经济模式的改变将对其他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出口政策、外储投资等带来跟入性变化;其次,美元利率与汇率方向性变化将牵动全球金融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敏感神经,对全球外汇、商品、股市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国际资本相应的投资战略、资产配置方案都会出现新变化。相应的,在外部环境重大变化之后,我国原来依靠低资源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附加值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经济结构正面临转型、产业结构正面临升级、资源要素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需要重新分配,并需建立立足于内需的新经济增长模式。作为“反映一切”的股市对行业与企业的增长前景、企业的内含价值、市场的估值方法与标准、资产配置结构等都需要进行新的考量和重新认识。

      二、在“A股开始与全球市场共呼吸”之时,恰逢A股市场正在迈入全流通时期,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市场参与度大幅增强,与金融资本的市场博弈不断强化。在新的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制度框架下,上市公司在回购与增发之间的资本运作空间有所扩大,市场化程度更高。产业资本本来就拥有公司方面的信息优势、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认知优势,在本公司股票中也具有天然的资本优势,资本运作空间的增大更强化了其对股票定价的主导权。产业资本的深度介入正在瓦解以往以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抱团取暖”的盈利模式,使得“市场主力”的主体发生更迭。在产业资本市场化增持与减持的双向钳制下,以往金融资本拥有定价权时期的行情投机成分必将逐渐收敛,导致形成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或同种类型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的投资绩效、投资风格、市场份额等分化的格局。

      三、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中心,未来10年内,更具市场化特性、更适应国际化与全流通需求,贯穿于投资、融资、交易、产品等整个市场体系的治市举措、创新制度等将会不断推陈出新。市场格局、行情内容、投资模式、交易行为等将会面临多方位的变革与激荡。

      任何一次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都是一次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任何一次股市的大变革与大激荡是一次对投资者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从10年之前《证券法》开始实施,到如今A股市场制度体系得到完善并开始迈入全流通时代的时候,A股市场已完成了一次再造。在内生机制得到完善后,A股市场后10年还将面临一次从“半封闭”市场成长为国际性股市的再造过程,期间变革与激荡仍然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