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自2008年10月28日探底1664点以来,截至2009年6月中旬,累计已上涨73%。扣除少数蓝筹低市盈率行业,大盘静态市盈率已达到50倍左右,但市场仍在延续3月份以来强劲、持续震荡的上行态势。那么市场信心何在?上涨动力又从何而来?
首先,信心来自于对宏观经济复苏的确认。上证指数从1664点到2402点的第一轮上涨,基本上可以用流动性推动和对2008年下半年非理性下跌的修正来解释,但自2009年2月16日触及2402点并回调至2037点后,之后开始的新一轮行情几乎没有深度回调,而是持续气势如虹的上涨,这则是源于市场对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确认,虽然其中仍有流动性因素的影子存在。
其次,信心来自于盈利提升的预期。虽然目前静态市盈率(扣除部分低市盈率行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从动态来看,市盈率并不算高。根据WIND资讯显示,目前市场PE2009、PE2010分别仅23倍和19倍。我们预期,随着三、四季度宏观经济的进一步走好,社会投资的实质性启动,卖方研究员有可能再次调高企业盈利预测,动态市盈率也因此存在进一步走低的可能。再者,同样较高的静态市盈率,于经济上行与下行周期而言,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较高的静态市盈率将随着经济的下行,而进一步走高,积聚的风险不得不以更大幅度的价格下跌来化解;相反,在经济上行周期中,较高的静态市盈率积聚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企业盈利的提升来化解。在经济上行周期中,相比静态市盈率而言,动态市盈率是更为重要的大盘趋势研判指标。
再次,信心来自于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呵护,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逐步打消了投资者的顾虑或担心,稳定了在持续上涨行情中投资者日益浮躁的心态。在宏观层面,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不会有变;在中观层面,证监会对新股IPO发行方式实行市场化改革,两只新股在新制度下更加市场化的定价与网下低比例配售安排,有效地化解了新股重启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在微观层面,地价占房价23.2%平均比例的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发展房地产以刺激内需的态度,而在理论上终结了市场上一直争论不休的政府投资淡出后社会投资能否跟进、进而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触底的问题。
就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势而言,其ROE水平很可能在三季度开始由2008年11.51%的水平快速回升,并最终达到13%左右的均值或更高的水平,而对市场构成实质支撑。
同时,源于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和较高的成长性,可以将国际市场15倍-25倍的静态市盈率,作为中国股市动态市盈率运行区间较好的参考指标,即,只要中国股市动态市盈率还在15倍-25倍的水平,就暂时不用担心泡沫的问题。目前中国股市的静态市盈率虽然接近或超过了25倍,但动态市盈率PE2009仅23倍,短期而言,即使以25倍为上限(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阶段性突破的概率还是较大的),也还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明确复苏和重回高增长轨道,目前市场并没有积聚到需要经过一定幅度的下跌才能化解的风险。
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快、过度的上涨,特别是短时间过快、过度的上涨,远远脱离了盈利增长这个最大的基本面,或许就只能用下跌来修正了。但目前似乎还没到此程度,除非后期的盈利增长数据证明目前的预期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