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澄清公告随着股市行情的扭转又渐渐多起来。据本报统计,仅4月份以来已有近150份澄清公告“问世”。这一方面说明监管机构监督力度正在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利益的诱惑下,传闻又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的“牟利工具”。
上市公司就市场传言发布澄清公告并非稀奇事,但与以往相比,传言的数量与行情的涨跌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紧密度。统计显示,在“大牛市”行情正式启动以前的2006年,两市全年也只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而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以后,各类传言通过各种渠道散布于市场,上市公司澄清公告开始不绝于每日的信息披露中。根据4月份以来的统计数据看,几乎每天都有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少则一天1家,多则一天6家。
出于利益驱动,95%甚至更高比例的传闻均属于利好范畴,如巨额订单、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参股券商等等。传闻题材基本上围着市场热点转。如巨化股份、ST东海、ST松辽近期先后澄清了重组传闻;达意隆澄清了“亿元订单”传闻;四川路桥澄清参股招商证券传闻。近段时期,因H1N1疫苗概念被市场炒得火热,所以,一些生物制药公司难免“中招”。
从被传公司的股价来看,无不因传闻而经历了“上上下下”的波动。监管部门有关人士称,所有传闻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原因,并纠缠着许多复杂利益。这些传言对股市起着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被传言“击中”的公司其股票大多会在二级市场中非理性上涨,而一旦上市公司澄清消息后,公司股价就会应声而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众多传闻事件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不实传闻进行内幕交易并从中获利的现象。”有关人士表示,这不仅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同时也给一些不明情况的中小散户带来了利益损害。因此,该人士建议上市公司在发生重大事件难以保密、重大事件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的,可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及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以保证投资者在享受信息资源方面的完全平等。而当市场有莫名不实的传闻导致公司股价异动时,一定要及时澄清,必要时可实施临时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