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
国内外通胀力量凸显,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际通胀力量包括美国的大幅货币扩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反弹、美国负债率的大幅提高,以及美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即将到来使抑制通胀的“产出缺口”没有人们想象大。国内看,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在经济潜在增速结构性放慢局面下,今年的经济刺激力度较大使产出缺口几乎为零,未来将推高物价。且国内猪价目前已跌至成本线以下,导致猪肉供给减少,未来猪价上涨可能卷土重来;国内财政补贴“扛”通胀的能力在本次财政刺激后也有所减弱。目前的通缩力量包括:美国失业率还将进一步上升,美国储蓄率还需上升,但这两者对通胀的抑制作用相对有限。此外,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依然较为严重,而过去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2008年中国也出现过明显通胀。
美国通胀到来尚待时日,中国通胀相对较早:实证分析显示,2009年美国仍处于通缩,2010年温和通胀0.5%-1.3%,直至2011年才显著上升至1.1%-3.1%;中国通胀来临则可能早于美国,今年11月CPI由负转正,2010年升至3.5%-5%,显著高于美国同期。我们预计中国短期内仍将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直至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有可能初步释放政策调整的信号,而加息最早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
通胀与资产价格:中美两国过去的通胀周期都呈现典型的“股价涨——楼价涨——物价涨”三部曲特征。资产价格上扬往往是通货膨胀的前奏曲,出现在通胀预期提升,但实际物价上涨尚未出现之际。通常资产类别中最灵活易变的价格——股价首先上扬,随后通胀预期促使购房需求提前预支推高楼价,之后财富效应和买房后关联支出推动消费导致物价上涨,那时货币当局将开始收紧流动性。政策收紧初期,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往往仍有一波“最后的疯狂”,因为加息等措施可能短期内加大国内外利差,货币升值预期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但紧缩性政策进入后半段,累积的力度将促使资产价格下降,因此物价上涨即意味着资产价格膨胀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