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随着新股发行改革的实施和三金药业等公司招股的启动,“打新”和“炒新”再度成为市场热门话题。由于新股上市(含增发股票上市和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首日交易无涨跌幅限制,新股被爆炒的情形在过去屡见不鲜。自今年6月5日以来,4只当天不设涨跌停板限制股票的上市首日股价走势也反映出传统的“炒新”思维当前仍在投资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参与首日买入的投资者收益情况究竟如何?其账户分布有哪些特征?为此,中国登记结算深圳分公司及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专门进行了数据分析,该分析从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之后至2009年6月前发行的223只中小企业板股票中选取了上市首日炒作最为严重的22只股票(开盘涨幅、盘中波幅和盘中涨幅分别居前十的股票合并后的总和)作为样本,有关统计结果如下:
参与首日交易的投资者分布
特征一:参与“炒新”的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根据对交易数据的统计,共有245743个账户在上市首日买入了上述22只样本股票。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参与上市首日买入的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其中账户市值在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接近50%,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总人数的85.73%,账户市值在10万~100万之间的投资者占比13.01%。相比之下,账户市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仅占1.05%的比重,而基金、QFII、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仅为0. 2%。由此可见,中小投资者是参与上市首日买入的绝对主力,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则相对较低。
特征二:参与“炒新”的投资者多为初次尝试上市首日买入新股
从全部223只股票的统计结果看,在上市首日买入新股的投资者中,高达71.49%的投资者为第一次参与首日交易,另有15.50%的投资者仅仅参与了2次上市首日买入新股。也即是说,近87%的投资者仅仅参与了1至2次上市首日买入新股,可见新股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多数为初次尝试上市首日买入新股。从各年度的情况看,第一次参与首日交易的投资者比例逐年略有下降,但不显著,2006、2007、2008年三年的比例分别为74.75%、 73.49%、71.49%,这说明每年仍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在不完全了解风险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加入初次“炒新”的行列。
投资者参与首日交易的行为特点
通过对不同价位买入的账户比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参与首日交易的投资者是被上涨的价格所吸引而买入。如下表所示,随着价格的上涨,买入的账户占比越大,其中有多达54.45%的投资者是在发行价涨幅300%以上时参与买入,呈现出一种非常典型的“羊群效应”式的追涨。
投资者参与首日交易的盈亏情况
为了精确反映买入上市首日股票的盈亏,避免长期指数变化带来的影响,该分析以上市首日之后20个交易日(约一个自然月)为考察期间,在此期间内,如果投资者卖出买入的新股,则直接按成交价计算盈亏;如果一个月后仍未卖出,则按20个交易日后的收盘价计算浮动盈亏。如果投资者有多次买卖行为,则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计算盈亏。
统计结果显示,首日买入上述22只样本股票的个人投资者整体亏损近3亿元,亏损投资者比例达到51.28%。其中,一些首日买入新股的投资者损失严重,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平均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总体来看,账户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亏损程度最为严重,亏损金额高达1.97亿元。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上述统计分析结论值得投资者高度重视,因为这些数据背后蕴含的是众多“炒新”投资者的经历和教训。如果您从未参与过上市首日交易,那么在参与之前一定要慎重冷静,切勿因股价上涨就盲目跟风买入,因为以上的统计结果表明:“炒新”并非包赚不赔,盲目跟风炒作更是风险巨大。
表1:不同价位买入的账户比例
价 位 | 此价位买入的账户占账户总数的比例 |
(0,发行价涨幅的100%) | 14.46% |
[发行价涨幅的100%,发行价涨幅的200%) | 14.97% |
[发行价涨幅的200%,发行价涨幅的300%) | 16.12% |
[发行价涨幅的300%,∞) | 54.45% |
总计 | 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