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桂林三金到万马电缆,IPO重启后两单发行均面临募集资金量超过项目资金需求量的现实。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超募并非圈钱,相信也并非常态,而如何运用、管理和监督好超募资金的使用,也是一个归位尽责的过程,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
钱进公司好过进打新者腰包
招商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朱仙奋指出,在当前阶段发行上市的公司都是在旧的发行体制下申请上市的公司,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准备都是在旧的体制下根据市场预期测算的。新的发行体制改革重点就是市场化定价,可能导致实际募集资金超过项目所需资金较大幅度。
由此可见,超募并非是发行人的主观意愿,虽有效果但并无动机。
“有的观点认为超募是圈钱的行为,并据此质疑定价过高,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说,一级市场定价发行后,钱是从投资者的口袋进入了上市公司,在一二级市场存在价差的情况下,二级市场接盘者买入股票的股价中,则有一部分要进入一级市场打新者的腰包。“例如中石油,发行价格是16.7元,那么这16.7元是进入了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43.96元,那么这43.96元中,仅有16.7元进入上市公司,却有27.26元进入了一级市场打新者的口袋。对于投资者而言,钱到哪里更好一点呢?恐怕多数投资者会认同,钱到了上市公司会更好一点。”
杜绝超募是窗口指导重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超募资金的使用是一个现实问题。有的企业拿超募资金买名车,有的企业用超募资金炒股、开展国债回购,形成了很坏的影响。为此,监管部门一直严格控制超募,这也成为窗口指导的重要原因之一。“杜绝超募无非两个办法,要么压低发行股数,要么压低发行价格。根据《证券法》规定,发行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小盘股是25%,大盘股是10%,这是一个地板——再压也压不过这个比例,所以只能靠压低发行价格来杜绝超募。”
据介绍,历史上,监管部门曾使用过市净率设限、市盈率设限等方式杜绝超募。在超募问题被杜绝的同时,一二级市场的价差问题又凸显出来,加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不理性,又形成了资金流入打新者口袋而非上市公司的问题。
超募并非常态
朱仙奋强调,较大比例的超额募集资金是改革初期的一种现象,“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发行人在做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准备时,会考虑到市场化定价这一重要因素,合理确定募集资金规模。”
对超募资金的使用,发行人层面需要履行一定的决策程序,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其使用。在IPO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中,也提出超募资金将用于补充项目建设和生产所需流动资金,仍有余额将用于补充实际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偿还银行贷款这一项,是之前发行审核所不允许的,这次也开了口子。”业内资深人士强调,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需要各方归位尽责。“现在我们有专户存储制度,估计干坏事也不是那么容易;保荐人要发挥持续督导的作用;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也很重要。不过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的自律。”
“证监会和交易所对募集资金的使用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作为保荐机构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尤其是超额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发行人也应增强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积极主动配合保荐机构,及时将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告知广大投资者,忠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朱仙奋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再融资效率能够提高一些,也会改善超募的状况,企业随时可以融资,也就不想逮住一次机会尽可能多融资了。”有关人士强调。
倡导价值投资切忌盲目炒作
朱仙奋认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是杜绝“圈钱”和超募的重要一环。加强买方的约束力量,对于改革成功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包括广大散户投资者在内的全市场投资者,均需要切实倡导价值投资理念,树立风险意识,综合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投资经验、风险和心理承受能力,独立作出投资决定,坚决避免盲目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