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琳
目前,双方的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周英姿:正确地说,双方正处于合作关系的过程当中,最先完成的就是创建了营销中心展厅。我们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 “超艺”(原张江超艺多媒体系统有限公司)也拿进来一些设备和物质赞助,形成一个躯壳。而且这个躯壳本身是互相分享的。从标识上就可以看出整个展厅内容是属于双方共有的。未来我们一定会完成一个美好的合并。但是我现在不愿意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去讲我们会是哪一类的合并,因为做这一行,哪怕是商业模式也是有创意的。
胡俊:目前我们一起有一个“上海合艺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单独于电子艺术节之外,是单独为营销中心和跨界产品成立的商业运作公司。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创新产品,它总需要市场的孵化。所以需要一个正规的销售和商业模式。不过,这块是原来张江超艺与生欠缺的。与eARTS合作正好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你们前面提到,日后更大的理想是建立电子艺术实验室?
胡俊:对。我们的目标不仅限于商业,而是一个实验室。一个中国的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一个很尖端,同时又要引领一种风尚的实验室。我们不求数字,而是引领世界互动。
周英姿:是的,我们可以通过目前的资源来谋划这个实验室,它将成为大家强大的后方资源。
你们会在实验室上采取怎样的方式合作呢?
周英姿:合作方式或许是松散的,但是我们期待一种有成果的合作方式。我们也很想参照麻省理工的运作模式去做。例如,可以吸纳到国际大公司,如IBM、思科、微软这样的不同企业向实验室投入不同的资金。但是这些企业不会要求成果如何,正如他们不会约束艺术家的成果一样。实验室需要向他们每年定期做汇报。如果想法与赞助企业有出入,那么企业市场开发人员就可以有正当的理由参与到实验室的研发工作中来。
实验室的性质会是怎样的呢?
周英姿:实验室本身是研发性的机构,参与其中的合作机构和运作的项目可能带有商业性。
eARTS在实验室项目上,会有怎样的资源带入?
周英姿:艺术家和合作机构。他们帮助实验室直接引入思想、创意和资金资源等。同时,也会带入项目制运作等操作模式。
目前eARTS这个LOGO下已涵盖了很多内容,它不仅仅只代表“电子艺术节”,对吗?
周英姿:是的,这里eARTS并不等于“电子艺术节”,而是包含了很多项目。准确而言,电子艺术节是个独立块面,其运作和诉求的方向更偏向纯艺术。不过将来,我们会在其他块面中体现更前端的技术如何能与艺术结合的成果。电子艺术节的发身来源于公益项目,所以我们的责任更重大。目前艺术节是由专业独立策展人进行国内、国外的嫁接,除了能减少我们内部人员的消耗之外,还能节省下成本来请专业人士来运作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希望运作机制越来越多,并让每一位成员对号入座,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游戏规则里活动。这是一种形态,更是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