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戈维特布鲁斯特美术馆精心策划的主题系列展览《中国四季》,今天(7月4日)以中国新媒体艺术家金江波“磅礡而尖锐”的摄影系列《上海呀,上海》拉开序幕。策展人、馆长Rhana Devonport表示,参展作品是金江波摄影系列三部曲《中国市场图景》、《经济大撤退》与《上海呀,上海》中首次公开展示的作品,显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的气势、独特性和洞察力。值得注意的是,展览还推出了金江波在新西兰从事“经济学考古”的最新成果。
《中国四季》首推金江波
《中国四季》是美术馆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划的项目,将在一年中为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举办个展,已经选定了参加计划的艺术家名单,包括知名中国艺术家张培力、宋冬和尹秀珍以及郭凤怡,还伴随着艺术家驻馆创作的计划。Devonport表示,今天正是审视中国当代艺术活动的有力时刻。
她还表示,金江波的个展作为整个计划的首选,不仅是因为他的上述摄影三部曲最直接地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整合到全球化架构内的繁复的过程”,也因为其触及了过去5年到10年间的核心,亦即从中国经济奇迹到撤退以及随继而来的再平衡的过程。作为美术馆2009年驻馆国际艺术家,金江波还研究了新西兰塔纳拉奇省过去20年间同样经历过的特色经济成长和根本变迁,对这一带废弃的厂址进行探索。
在冷冻厂遗迹考古
金江波的探索的成果,是他在展览上推出的新作《patea冷冻工业:tanaraki现场》。他的照相机瞄准的是1883年起由当时的英国殖民资本家设置的冷冻厂的遗迹。资料显示,这家从罐头设备转到冷冻厂的企业,1933年最高峰时雇佣员工近千人。到上世纪80年代新西兰肉制品工业下滑,它受到重创,1982年便结束运作。从此,工厂的遗迹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离奇的是,这个一直在当地引起争议的“地标”,去年2月被一场大火烧毁。
从中国的东莞现场出发到新西兰的patea,金江波觉得一下子看到了历史的足迹。他表示,Patea是在当地有100多年历史的冷冻肉制品工业基地,由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创办,20年前因后殖民资本的撤出导致其倒闭,影响了当地的就业和产业结构。到去年的离奇大火的发生,更像冥冥之中将这个当地后殖民经济的建筑物100多年的历史划上一个句号。
后殖民经济的见证
金江波将其看作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后殖民经济主义典型案例。他说:“针对这样一个工厂继续考古,我意识到这个现场和东莞那些倒闭的外资工厂之间的联系。”他应当地美术馆之邀做了一个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后殖民经济时代的经济学考古”。他认为,全球近现代的经济格局的变化,可以从一种殖民化演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金江波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前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前者是以战争和侵略为手段的大国掠夺时代,后者是以经济渗透、金融策略以及资本并购为主要手段的资本掠夺时代。他认为,当前“中国的崛起”正逢这个后殖民时代,因此他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是等于后殖民经济主义?虽然这个结论尚不能确定,但是通过研究已经非常清楚的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合法外衣让那些后殖民资本的流动更快捷,更隐蔽,更合法。而那些后殖民经济主义兴建的“新资本集中营式”的厂房建筑遗迹,譬如:东莞和patea的工厂遗迹,将成为研究“后殖民资本”的隐蔽性和残酷性的历史见证。金江波的这些思考,似乎是他的经济三部曲以及在新西兰的新作的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