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钢铁业的确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产能过剩分为三种——长期性产能过剩、周期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产能过剩,必须分别看待。
他表示,从长期来看,今后20年、30年甚至50年,中国都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对钢铁产量的峰值难以进行准确的估计。中国目前的钢铁产量为5亿吨,但谨慎地估计未来会达到7亿到8亿吨,所以中国钢铁业并不存在长期产能过剩的问题。
不过,刘世锦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和由于某些产品产销不对路以及低效生产导致的结构性过剩的确存在。
他表示,不同的经济状态之下,企业解决产能过剩的压力和办法并不一样。以前有些企业觉得日子还过得下去,没有调整的动力。目前的金融危机正好提供了一个机会,促使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全球最大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全球副总裁罗兰·威斯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建筑、汽车等“用钢大户”出现增长势头,市场对钢铁需求强劲。他甚至预计,今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将不降反升。
“但是,产能过剩在钢铁、汽车行业都存在。中国的钢铁业比较分散,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行业集中度,而且应该加快这一进程。”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小钢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钢企约70家。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
相比之下,2007年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粗钢产量占到本国产量的60.61%,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日本的新日铁和JFE公司、美国的美国钢铁公司(USS)、俄罗斯的谢维尔等钢铁企业,其粗钢产量占本国总量都超过了20%。
针对钢铁企业小而散的问题,中国政府在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规划把调整放在前头显示了政府对钢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考虑。他强调,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避免产业受到伤害的同时,业内人士一定要关注行业长期的发展。
他表示,对于能耗高、污染大等结构性过剩的产品,一定要淘汰。而对于周期性过剩问题也应给予重视。他举例说,尽管用于造船业的钢板属于先进产能,但由于造船业订单减少,所以出现了周期性过剩。
“我们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对整个行业,乃至下游行业竞争力进行长期的观察,这些问题必须提到议程上来。”他说。(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