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板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7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新牛市前“望而却步” 07地王仍深陷“围城”
    土地市场
    “国进民退”是危还是机?
    投资风向
    “国进民退”仅是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产品
    不一样的“地王”:
    谁比谁疯狂得更合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土地市场“国进民退”是危还是机?
    2009年07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当上海证券报率先聚焦国资(注:国资发起及纯国资企业,不包括万科等国资后期入股概念)大举进入土地市场一事,一周多来,“国进民退”几乎占据各大地产媒体首要位置,成为房地产业最受热议的话题。

      近日,北京土地储备中心发布消息,6月,北京土地出让成交金额达到134亿元历史最高位,成为北京近年来土地成交最多的一个月。相比五个月的土地出让总和85亿元多出近80%。其中,中化集团和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两大国资企业分别以40.6亿和19.05亿元拿下两幅土地。到7月6日,保利地产与上海绿地集团两大国资企业又分别以16.3亿元和30.25亿元拿下北京大兴区两幅地块。其中,有登陆A股市场传闻的绿地集团年内土地新增储备已经超过3000亩。

      国资凶猛,已经成为2009年夺地潮与2007年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区别。“绿地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新晋地王”、“保利可能超过万科成为中国第一房企”,种种市场判断不断传出。那么,国资进入到底会对未来楼市有怎样的影响呢?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国进民退能否解决这些基本矛盾。”当记者与业界专家探讨这一话题时,一位资深财经人士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显然,目前楼市的基本矛盾是房价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严重偏离;是供给结构、供给节奏不均衡导致的阶段性供不应求;是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预期带来的投资热情追高房价。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国进民退”对这三个基本矛盾的影响。

      一是国进民退能否有利于稳定价格。一些观点认为,“政府之所以鼓励国资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也有另一层深意。就是希望国资掌握更多楼市资源,在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时,更快捷、有效、到位。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希望通过多建中低价房的方式平抑房价,那就变得更易操作。”

      但根据上海证券报的采访,多数地王目前已经逼近价格“堰塞湖”。2007年的地王们之所以目前尚有大量未动工,就是拿地价格过高,唯恐上市产品卖不到当时预期的销售价格。“如果按现在的地价楼板价,很多项目上市后要比目前周边售价至少上涨30%以上。也许从长期中国城市化进程来看,这种趋势不可避免,但是短期内,房价要有这种程度的上升,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也可能引来新一轮调控措施。”专家表示。

      楼市的另一个矛盾是供需结构问题。对此,国资进入的好处被多数人认可。比如国资因为资金实力雄厚,供给方面更容易掌握速度。但也有人指出,国资同样是逐利企业,如果捂地售地对企业来说利益更大,也不排除一些企业并非以开发为目标。而是在其他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进入房地产市场短线淘金。

      “如果国资进入有更多短期利益的考虑,那么这些拥有更多信贷和融资优势的企业进入楼市,就有与民争利或依势获利的嫌疑。最终,国资便于执行国家调控意图这一唯一利好,就可能被众多弊端淹没。”分析人士称。

      三是投资热情畸高。据了解,目前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购房者的投资比例高达四成以上。90%投资者为基于通胀预期下的资产保值目标。大型国资以高溢价拿地显然会推高市场的房价预期,由此进一步强化楼市的资产保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