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结果宣告资金利率超低局面结束之后,中短期债券品种立即成为受这一事件冲击最大的“重灾区”。昨日财政部发行1年期记账式附息国债,不少资金选择了“敬而远之”,使得本期国债未能募足计划的280亿元规模,只发行了275.2亿元。除此之外,被机构“避之不及”还有规模巨大的央票,这一品种本周以来出现了严重的抛售。
国债未获足额发行
昨日财政部向市场公开招标今年第十四期记账式附息国债,期限1年。发行结果出乎市场意料,虽然1.06%的票面利率还在预期之中,但是本期国债并未获得足额发行。
本期国债计划发行280亿元,招标结果显示,虽然投标量有329.1亿元,但是最终的中标量只有275.2亿元,非但未进行追加招标,连首场招标的280亿元也未募足。
虽然从投标量来看,有超额认购,但是最终的发行规模却形成了“流标”的结果。市场人士表示,按照国债发行的投标规则,多种价格招标方式中,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票面利率,高于票面利率12个基点以上的标位全部落标,背离票面利率50个基点以上的标位视为无效投标。
按照这一规则,本期国债发行中可能出现了大量比票面利率高出12个基点以上,同时又不多于50个基点的投标。正是这部分资金,可被认定为有效投标,却不能参与认购。
“可见他们对收益率是有一定的要求,”交易员称,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结果对收益率曲线短端的定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回购和央票利率的上行必然引发市场对于短债利率走升的预期,从而大大打击了资金对于短期国债的兴趣。
央票亦遭“冷眼”
不只是国债,包括金融债、央票等在内的短期品种都受到资金价格抬升的“牵连”,从而使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央票的动静又属最大。
本周一,央票抛售潮大规模出现,1.5年期央票的利率跳升了7个基点,从前一周五的1.6362%涨至1.7068%。其实央票遭“抛弃”早在月初就初露端倪,从7月1日至7月8日,1年期、1.5年期和2年期的央行票据利率就持续走高,分别上行了6.4、15.5和17.6个基点。
而剩余期限在1.5至2年左右的央票之所以抛售力度最大,也有其客观原因,因为这是目前市场存量中的主力央票品种。
央行自去年12月暂停了1年期央票的发行,在这之前发行的央票目前存续期都已经不足0.5年,成为超短期品种,而且存量规模有限。但是在2007年1月24日至2008年6月期间,央行曾发行了大量的3年期央票,而且单笔发行规模较大的又集中于2008年1月至4月,这批央票目前成为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剩余期限在1.5年到2年之间。正是这部分规模,成为资金的抛售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