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八国集团峰会的召开,让围绕“超主权货币”的猜测和争论再度掀起一个小高潮;而中国本周启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则让憧憬全球储备货币体系更趋多元化的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分析人士指出,创建超主权货币,无疑是防止类似危机再次重演的一个最理想化的选择。但考虑到这样的目标实施起来困难极大,短期内更为现实的做法是加快推进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特别是让目前以美元为核心的储备体系更加“多元化”。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近日在罗马的一番澄清,让各界对超主权货币又有了新的认识。陪同胡锦涛主席参加八国峰会的何亚非说,创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只是学术界的讨论,不是中国政府的立场。
“建立全世界的超主权货币是一个很美好和最理想的选择,但实现起来却很难,可能需要一段很漫长的道路,也许是50年、100年甚至是200年。”国际金融专家、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说,“这对中国来说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王元龙认为,现阶段,创建超主权货币更多还是“东方地平线上的太阳”,将其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并不现实。而且,短期内美元作为头号储备货币的地位也不可替代。
在货币改革的问题上,周小川的关于SDR的提议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异议。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短期内强化特别提款权(SDR)作用可能有点效果,但SDR存在内在不足,因为这是一种一篮子货币,没有主权国家支持。“所以,还需要其他主权货币作用增强才是。”
王元龙则指出,SDR本质上是IMF创造的一种信用资产,并未成为实际流通的国际货币,目前全球储备资产中SDR占比不足5%。“数量有限和无实际资产支撑,是SDR成为国际储备资产最大的障碍。”
那么中国在有关货币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到底怎样?看一看胡锦涛主席在过去几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发言,就可以找到答案。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上的立场,胡锦涛主席在过去的几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已经说得很清楚。”王元龙说。
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像胡锦涛主席所提到的那样,敦促主要储备货币国家负起责任,健全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努力确保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