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特别报道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观点·评论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7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时隔一年半 两市流通市值重回10万亿元
    6月我国乘用车销量创新高
    汽车业“增产不增收”局面逐步扭转
    两成个股收复6124点失地
    今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破千万
    公开市场操作或成
    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手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开市场操作或成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手段
    2009年07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晶
      ⊙本报记者 杨晶

      

      日前,央行提前公布6月新增信贷1.53万亿,并同时宣布将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业内多数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将进行微调,而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之际,公开市场操作将被作为主要手段。

      

      货币政策出现微调

      继杭州等地开始收紧二套房贷政策、央行公开市场正回购利率连续两周调升等信号之后,央行提前公布6月新增信贷1.53万亿元,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平安证券预计,今年全年新增贷款额很可能接近10万亿元。国泰君安证券还预计,M2增速将达到27.6%,创下近13年以来的新高。

      多家券商研究机构认为,这些信号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已开始进行微调。在新增信贷数据公布的同时,央行还宣布恢复发行暂停8个月的1年期央票。东方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指出,这一信号意义更大,显示央行已经开始在公开市场上收紧流动性。由于1年期央票到期时间更长,央行实质上已经开始收紧年内流动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姜超指出,随着经济好转势头的确立,信贷投放的必要性在下降,央行提高债市利率可以增加债券投资的吸引力,降低银行信贷配置比例。如此大规模的货币信贷投放为历史罕见,其引发的通胀预期需要央行作出前瞻性的应对。

      针对部分市场人士关于货币政策可能全面转向的担心,多家券商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微调并不代表明显收缩,目前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因此货币政策不会全面转向。

      东方证券、平安证券表示,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仍将维持宽松,外需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好转,而民间投资的恢复程度还不高。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陈东也表示,全球经济刺激计划已进入效果观察期,不会再扩大规模,2010年上半年,收回流动性将可能成为主要经济体的普遍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恢复相对较快的国家,流动性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适度收缩。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预期,至少今年下半年,仍会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流动性总体而言应仍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因为目前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正常化过程,可能要在经济恢复变得可以自我维持之后,而这可能最早也要到年底或明年初了。

      

      加息可能性不大

      上述几家券商研究机构认为,货币政策微调更多的将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国泰君安证券预计,货币政策微调仅限于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而存贷款利率在年内调整的概率不大,因为全球经济复苏尚未明朗,我国央行尚无引领全球加息的可能性。

      东方证券认为,利率、准备金率调整可能性不大。平安证券预计,未来政策微调的主基调是央行在货币市场的操作和对信贷的适度监控。目前央行对流动性的对冲能力较强,未来数季产生明显通胀压力的可能性较小。

      但部分业内人士也有一定担忧。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仅仅采用“微调”手段,包括多发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如果6个月后再采取真正能有效抑制贷款飙升势头的政策,比如,迅速放缓项目审批速度,重新启用季度和月度的贷款额度控制等,或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