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圆桌
  • 8:信息披露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调查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7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GDP增速明显回升 二季度有望达8%
    出口出现好转迹象 退税政策调整步伐或暂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出口出现好转迹象 退税政策调整步伐或暂缓
    2009年07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雁争 吴婷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吴婷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下降幅度大大收窄,且环比出现较高幅度的增长。有关专家指出,出口已经出现好转迹象,四季度正增长或将来临。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余地已经不大。

      

      四季度出口或现正增长

      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刘能华指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出现一些积极信号,而经济形成底部可能要到今年三季度以后,2009年底或2010年初有望启动复苏进程,我国出口也有望在年底走出低谷。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指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7个月上升,将逐步反映在下半年的进出口同比数据中,今年四季度我国出口很可能出现同比正增长。

      事实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率先出现转机,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下降4.3%;家具出口117.6亿美元,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下降7.1%;箱包出口58.9亿美元,下降7%。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0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1.2%。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243亿美元,下降22.7%;机械设备出口1038.8亿美元,下降18.9%。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随着系列促进出口政策效应的显现,外贸今年就会出现转机,明年会出现持续上升趋势。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空间有限

      记者近日从税务部门了解到,自从去年8月我国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在总计13000多个税号商品中,已经有15%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

      数据显示,经过最近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在总计13000多个税号的出口商品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占总量的15%。业内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发展的方向还是以稳定的方式实行出口商品零税率。但是目前,出口退税政策仍然带有浓郁的宏观调控色彩,这一目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指出,目前出口已经进入底部徘徊阶段,出口形势不会进一步恶化,四季度可能会开始好转,进行政策调整的迫切性大大降低。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表示,出口退税政策确实能为企业减轻压力,但是国外客户会要求我们让利,企业并不能完全享受到出口退税政策带来的优惠,相对于调整出口退税而言,直接给企业减税可能更为有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记者,出口退税率不应该进一步提高,因为这样做的效果有限,目前调整空间也有限。

      2009年,中国财政收支紧张状况突出。国家财政2009年预算是按照收入增长10%、支出增长20%进行核算的。财政赤字预算为9500亿。按全国经济增长率8%计算的赤字率是3%,尚在安全线内。但是,按照上半年的财政收支走势,完成全年预算非常困难。据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估算,如果收入增长5%、支出增长25%,那么全年财政赤字将会达到13650亿元,赤字率为4.2%;若收入增长为0%,支出增长25%,赤字率将超过5%。

      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赤字率超过3%,系统性风险将会增加,通货膨胀、汇率贬值、资本外逃、资产沽空等都可能发生。这些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是难以想像的。因此专家认为,政府进一步减税的余地已经不大。

      业内人士称,出口退税虽在短期内有助于企业度过危机,但不能指望财税政策帮助出口企业维持落后的经营模式。从长远来讲,出口企业要加大调整商品结构的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商品技术含量,从根本上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