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公司调查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观点评论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7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新兴市场乌云压顶 黑色星期一突袭亚太
    韩6月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今发二季报 高盛或逆势大赚20亿
    上半年存托凭证市场企稳回升
    油价60美元关口陷入僵持
    关于2009年记账式附息(十四期)
    国债上市交易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江海证券
    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会员名称变更的公告
    中国经济增长不排除W形复苏
    澳维珍蓝航空否认融资传言
    日本消费者
    信心连续6个月改善
    美一大型银行告急或殃及数百制造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今发二季报 高盛或逆势大赚20亿
    2009年07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业界仍在激辩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否已见底之时,华尔街大行高盛却在悄悄攀上新的高峰。

      当地时间14日,高盛即将发布第二财季的业绩报告。尽管大环境依然低迷、不少竞争对手仍在为扭亏发愁,分析师却预计高盛将连续第二个季度发布靓丽的财报。据估计,在截至6月底的第二季度,高盛有望实现盈利逾20亿美元。

      但与此同时,高盛的一枝独秀也在华尔街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些人质疑,已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高盛又在“重操旧业”,大肆涉足高风险交易业务,这可能在“后危机时代”的华尔街开一个不好的头。

      

      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分析师预计,高盛在第二季度可能实现超过20亿美元的净利润,主要得益于其在全球市场的强大交易能力。今年第一季度,高盛实现净利16.6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进行的调查显示,分析员对高盛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平均预测为3.48美元。一些人的预期更乐观,美银证券-美林的分析师莫斯科夫斯基预计,高盛第二季度的每股收益将达3.90美元,超出华尔街的预期。

      同样在本周,摩根大通、美银和花旗等其他美国大型银行也将发布最新业绩。分析师预计,除了高盛,摩根大通等几家银行也可能在第二季度实现盈利。不过,高盛如此强劲的表现却是业界难以企及的。

      分析师估计,有了业绩的保障,高盛今年将有能力为28000名员工支付总计180亿美元的薪酬,平均每人可获得超过60万美元。

      在去年金融危机最盛之时,高盛亦未能幸免于难。去年第四季度,高盛罕见地出现了亏损,亏损额高达21.2亿美元。和其他美国“大到不能倒”的银行一样,高盛也被要求接受了政府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但截至上月,高盛已还清了政府注资。

      在这轮危机中,高盛亦被迫以转型换取生存,从一家标志性的华尔街投行转为一家接受更多监管的银行控股公司,后者可以获得享受政府援助的特权。

      与其突出的业绩表现相一致,高盛的股价今年以来也大幅跑赢大盘和同业。今年以来,高盛的股价累计飙升了近70%,上周五收报141.87美元。不过,相比2007年创下的250.70美元的历史高点,目前的股价仍有不小差距。

      

      交易业务功不可没

      令对手、纳税人和很多业内人士好奇和不服的是,高盛如何能从公司史上最惨的季度亏损中这么快恢复过来,并且是在经济大环境依然如此低迷的背景下。莫斯科夫斯基等人认为,交易业务的不俗表现,是高盛第二季度实现丰厚盈利的重要原因。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高盛之所以能如此快“东山再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重操就业”,即和以往那样承担较高风险,尤其是当竞争对手们都没有勇气这么做的时候;同时,高盛管理这些风险的能力也是对手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很多方面,高盛的业务和以往没有任何区别。”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弗里德曼对纽约时报说。

      交易商称,在金融危机的不利背景下,高盛仍成功地在各个市场大赚特赚。在债市,高盛一直在利用信贷市场的动荡投资债券获益;在股市,高盛在过去两年的股市动荡中也基本做到了“全身而退”;此外,高盛还从事高波动性的外汇、石油等交易。与此同时,在利润丰厚的股票承销方面,得益于金融机构的大举增资,高盛也收获颇丰。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高盛接下来的表现表示了担忧。所谓“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高盛大量涉足各种交易,很难说什么时候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今年的下半年对高盛来说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或引发新一轮冒险潮

      分析师表示,某种程度上说,这场危机恰恰成就了高盛。

      对于高盛这样的银行,有一个指标通常用来衡量承担风险的程度,即风险价值(VAR),该指标衡量一家公司在一天中可能损失多少钱。在高盛,今年第一季度的VAR上升了超过20%,显示承担风险的程度较高。有分析师预测,高盛在第二季度的VAR值可能更高。

      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布克斯塔伯质疑说,高盛做出的榜样可能促使其他银行也冒险重新涉足高风险的交易业务。“有人冒险并且赚到了钱,可能他们更聪明,也可能是更有运气。”布克斯塔伯说,“但接下来呢,每个人可能都想要去冒冒风险。”

      举例来说,凭借其精良的电脑交易平台,高盛在“高频率交易”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该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频率交易已经成了华尔街发展最迅速的一种交易策略,这类交易今年占了美国股票交易总量的73%以上,高于2008年时的59%。

      市场人士说,虽然2008年几乎所有其他交易策略都是赔钱的,但高频率交易却是最赚钱的交易策略。

      由于这种策略能够在大幅波动的市场上赚钱,许多公司都将其视为了可靠的赚钱手段。一些分析师认为,在看到高盛在高频率交易上尝到甜头后,更多竞争对手可能会很快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