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路演回放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地产投资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7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你方唱罢我登场 市场进入风格转换混战期
    大胆与谨慎
    美股转暖 A股市场将进行调整
    新高之后 谁能再扛领涨红旗
    股指将冲击3200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胆与谨慎
    2009年07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人在长跑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呼吸的节奏,一味凭借蛮力加速冲刺的话,反而会事与愿违。上证指数从去年11月份最低点1664点上涨至今,股指累计涨幅接近翻番,牛蹄奔跑的时间也已历时8个月,此时股指适度调整有利于蓄势再升,但若继续加速上扬,行情很容易夭折。

      从短期A股市场的强势特征看,无疑属于资金推动型的指数牛市,近期指数基金的热销是重要的推手,今年年初以来已有5只指数基金发售,2月份指数基金发行时,规模只有数十亿元,可谓“迷你型基金”。但是5月中旬之后,指数基金的发行开始走俏,除了市场流动性水位提高的因素之外,关键的因素在于指数基金的表现更贴近股指,而主动型股票基金除少数“牛基”之外,表现往往落后于股指,选优的惯性思维令新入市的投资者更加青睐指数基金。5月份开始,指数基金逐步热销,汇添富上证指数基金募集规模达到90.96亿元,已令人感到惊讶,但近日发行仅3天便接近250亿元规模的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更是令人惊叹。这还仅仅是序幕,工银瑞信上证中央企业50ETF也于近期获批发行,年初刚发售了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南方基金又在筹备一只新的指数基金。此外,包括中银基金、诺安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均在筹备发行指数基金,易方达、华安及友邦华泰3家基金公司均已着手ETF连接基金的产品开发等相关工作。持续发售的指数基金踊跃入市,令A股市场在近期周边股市调整的背景下表现出顽强的抗跌性,一旦周边股市企稳上涨,A股市场更容易创出新高。

      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后频频再创新高,投资者在乐观中需要多一分谨慎,虽然彼得·林奇曾感言:“只有少数基金经理能够长期持续战胜指数基金。”而“股神”巴菲特也十分看好指数基金,从1993年至2009年,从不推荐任何股票和基金的巴菲特,却有9次推荐指数基金。但这都是基于长期投资或者阶段性熊市底部而言,当市场处于股指或估值高位时,指数基金隐藏的风险可能比主动型股票基金更大。新入市的投资者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指数基金属于“傻瓜型”基金,指数基金选择的关键是“择时”而不是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择优”,上证指数1664点的估值是12倍市盈率,而现在上证指数3100多点的估值是26倍市盈率,因此,无论是从股指还是从估值的角度看,现在选择指数基金肯定没有年初时划算,但偏偏很多新入市的投资者却在低风险区域显得十分谨慎,而在中等风险区域开始变得大胆,这值得投资者反思。

      随着资金的推动,上证指数离30倍市盈率的估值上轨越来越近,这也就意味着市场的调整压力在不断地积聚,在面对股指强势的同时,投资者更需要多一分清醒,应该看多而不做多,从高抛低吸的箱体操作策略出发,可以择机高抛,储备现金,以利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