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商学院
  • B7:产业研究
  • B8:专版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7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经济乍暖还寒 日本央行延长“撒钱”计划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全线上扬
    树大招风 高盛华丽季报引争议
    韩银行业二季盈利或超万亿
    法无意再推经济刺激计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树大招风 高盛华丽季报引争议
    2009年07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政府几个月前才刚刚救了华尔街,风险就又成了时尚。至少在高盛总部所在的纽约曼哈顿布罗德街上是如此。”

      对于美国银行业巨头高盛最新披露的创纪录季度盈利,美国主流媒体这样评价。在金融危机中仍能“一枝独秀”地大赚钞票,无疑给高盛赢得了不少掌声和赞誉,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忌妒、怀疑甚至是“炮轰”。

      在一些华尔街对手看来,高盛本质上就是一家“交易公司”。而其第二季度创纪录的盈利,很大一部分也来自该行超群的交易能力。

      数据显示,虽然摩根士丹利等竞争对手已经减少甚至尽力回避风险操作,但高盛今年以来却不断增加风险敞口,这可以从风险价值(VAR)指标中明显看出。

      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高盛目前的承担风险程度都达到了超高水平。二季度高盛的VAR指标达到其1999年上市以来最高单季水平。一些业内人士据此认为,高盛为了交出这份靓丽的二季度财报,几乎是在“孤注一掷”。

      分析师警告说,在高盛尝到了冒险的甜头之后,更多竞争对手也会很快跟进,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行为并非什么好兆头。

      不过,另一方面,高盛的出色业绩也被视为一种正面的证据,表明政府的干预举措成功帮助一些金融机构快速复苏。

      但眼下的问题是,在度过了两个季度的“蜜月期”后,高盛接下来还能不能保持这样强劲的业绩表现?在这一点上,高盛自身的一些高管都没有信心。

      当然,也有人继续看好高盛。五三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费希尔表示,他相信高盛在未来两个季度将再现本季度的佳绩。他表示,自己的基金可能在未来几周买入高盛。就连一直看空银行股的“美女分析师”惠特尼,也在本周宣布上调对高盛的评级。

      当然,对高盛的华尔街同行们而言,最惹眼的恐怕还是高盛计划发给员工的巨额薪酬。今年上半年,高盛的薪酬和福利支出猛增超过30%,有机构估算,高盛员工今年有望平均拿到100万美元的薪酬福利。

      在美国经济仍深处衰退、失业率高达两位数的背景下,这样的“刺眼”薪酬数字不可避免会招致批评。要知道,高盛能走到今天,还得归功于纳税人的鼎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