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价格的火爆得益于流动性“拥挤”,流动性涌向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数量化扩张背景下的通胀预期。因为各类资金正在向资本市场高度集中,从而导致各类资产货币化的现象日益突出,许多资产的金融属性已开始超越其本身的商品属性。
虽然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靠后,但房价水平绝对名列前茅,尽管许多理性的人士以国外的房价、房价与收入比、房价与租金收益比等诟病房地产价格的大涨,但房价仍然一直在上涨。现阶段哪怕信贷政策更严厉些,房地产价格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仍会照涨不误。原因很简单,以上半年平均成交量计算,目前上海与杭州的新房库存只够卖3个月,广州与深圳是5个月,北京是11个月。尽管目前房价已经涨得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但仍是供不应求,其主要原因是市场有着“比刚性需求大N倍”的物化资产需求,物化资产的资本是难以受信贷政策约束的。大量资本之所以以房产来物化资产,是因为资本已经把房产作为一种替代货币,希望以此来抵御未来的通胀。房地产市场“买的人不住,住的人不买”现象的出现,表明房产的金融属性已经超越了居住的属性。因此,未来较长时期内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空间、股票市场上房地产板块行情的空间已与“刚性需求”无关,而与通胀的预期有关。
在习惯性思维中,人们只要一想到货币贬值,第一个想法就是“买黄金保值”。但遗憾的是,自3月份美元指数迅速下跌以来,具有高度金融属性的、有准货币之称的、原本是“抗通胀最好标的”的黄金价格始终在原地踏步。与之相反,原来以商品属性为主的原油、有色金属等在经济衰退、实际需求低迷的背景中却大幅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与铜价格半年涨幅均超过90%,原油指数与美元指数保持着高度敏感的负相关关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国际原油指数又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保持着高度紧密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正相关契合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这充分说明,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商品属性,在金融属性上,“黑金”大有取代黄金之势。
再来看股市,本轮行情已经涨得大多数投资者大跌眼镜,业绩平平的有色金属股、具有资源属性的石油股与煤炭股、具有资产属性的金融股与地产股等更是涨得许多投资者大呼“看不懂”。其实,这与资产货币化浪潮密切相关,这些股票的上涨已与其本身的业绩估值无关,而与货币对其的量化有关,货币对这些股票堆积的量又与通胀预期密切相关。股市本身就是“资产证券化,证券货币化”的场所,自然也是各类资本物化资产的重点领域。所以,只要“物化资产”的通胀预期仍在,“流动性拥挤”下的股市行情仍会继续超预期。
资产的金融属性在不断增强,在以“物化资产”对抗潜在通胀形成的资产货币化浪潮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在通胀还没有显性化并受到严厉调控之前,这种资产价格泡沫仍将继续存在,这将给“看不懂”、“不敢做”的传统思维者带来“如何在泡沫中学游泳”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