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重点关注的是7天回购、3个月票据、1年票据的理性水平在哪里,而且我们的考察期限是短期的,这个短期暂时定位在1个月。也就是说,即便今年下半年1年票据发行利率的整体趋势是走高的,也不是一气呵成的,中间一定有一个暂时的持平企稳期,而我认为在1个月内持平企稳期就来到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2009年下半年可能类似于2006年,至少在政策力度上类似,都被称为过渡期(2005年宽松—2006年过渡—2007年紧缩)。从2005年11月份开始,公开市场略显转向,票据发行利率开始上行,到2006年11月到12月,3个月票据从1.20%上到2.50%,之后有两个持平企稳观望期,分别是2005年12月—2006年2月(持平于1.80%)、2006年9月—2006年12月(持平于2.50%)。我们认为,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首先需要参考的是第一个持平期,也即从2009年7月开始的公开市场异动是一个起步期,之后可能会进入短暂的企稳阶段。
7天回购——1.30%
从逻辑来看,7天回购的利率和银行资金成本是密切相关的,至少在方向上是一致的,7天回购利率不可能持续偏离资金成本。
在2005年11月—2006年2月期间,7天回购利率与当时的资金成本差异就很小,因此我们认为,在第一阶段央行调控票据利率的目标是为了提高7天回购利率,追平银行资金成本。基于此,无论票据发行利率如何上涨,最终应该达到的效果是令7天回购利率上行至资金成本附近,目前资金成本约为1.30%,7天回购利率均衡位置也应该是在这一水平附近。
3个月央票——1.45%
而后考察3个月票据的发行定位,目前是1.17%。3个月票据利率与7天回购利率显然要经历一个利差放大的过程,但是这个利差水平究竟应该多少是合理的呢?
从历史上看,2004年以来,3个月与7天的利差均值在15BP,(2004年是29BP,2005年7BP,2006年15BP,2007年27BP,2008年22BP,2009年上半年是-2BP,利差变化比较符合政策调控的现实),我们更多参考2006年的情况,预计目前3个月票据与7天利率的利差在15-20BP范围内。这样,预期中的3个月票据定位在1.45%-1.50%。
1年央票——1.70%
以3个月央票利率1.45%的定位推理,1年票据和3个月票据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利差,根据2006年的参考水平23BP,则目前1年票据的定位应该在1.68%,近似取为1.70%。
因此我们的预期定位是:7天均衡于1.30%,3个月均衡于1.45%,1年均衡于1.70%,相应推算长期利率。
目前的市场已经把各期限结构陡峭得过度了,不再是由“过度宽松—适度宽松”的预期,更像是由“过度宽松—紧缩”的预期了,显得过于悲观。
1年票据如果发行定位在1.70%,与6月中旬附近1.3%的均衡值相比,将上行40个BP。而按照10年对1年平坦化上行的利差比率(10:3),则10年的应该到3.92%,并且不存在超调的嫌疑。而2年票据目前是2.30%,是从1.80%附近调整起来的,已经上了50个点,应该是超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