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7日发表分析报告指出,与5月份相比,6月份CPI同比跌幅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跌幅扩大0.2个百分点。6月份CPI环比下降0.5%,其中食品类下降1.3%,拉动CPI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6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指数即核心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1.4%。报告认为,核心CPI通常用于观测货币因素对CPI的影响。6月份核心CPI为-1.4%,比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这表明目前货币因素对CPI上涨暂未形成压力。
但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对记者表示,货币对价格的影响需要一个传导的过程,可能有一定时滞,此外,一个月的数据尚不能作为判断趋势的依据,不能以此就下结论认为价格上涨的风险已经完全消除。
张永军解释,核心CPI是源自美国的宏观价格指数,之所以扣除能源和食品,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能源价格主要是外生推动,受外部影响较大,并不是与需求紧密关联,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把不稳定的因素去除,可以更好地反映价格变动趋势。
他认为,我国情况与美国存在一定差异,食品价格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较为紧密,近年来我国通胀、通缩基本上都与食品价格明显相关,上一轮通货膨胀就是很明显的“价格驱动型”通胀,因此食品价格的变动也值得重视。
此外,从6月份CPI的变动趋势来看,食品价格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统计局报告指出,6月份CPI环比下降0.5%,其中食品类下降1.3%,拉动CPI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食品类中,肉禽及其制品下降1.1%,鲜菜下降9.5%,分别影响CPI环比下降0.08%、0.28%。
从主要分类看,6月份食品类同比下降1.1%,衣着类下降2.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居住类下降5.7%,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指数下降1.4%,服务项目下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