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7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千金难买牛回头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巩固蓄势 夯实上行基石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7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下半年真正的估值洼地是“购并”

      李志林(忠言)

      7月份以来,主力机构以权重股和蓝筹股估值洼地为由,以连续逼空的方式直冲3200点上方,但本周四的天量杀跌宣告该热点的行情告一段落,下半年真正的估值洼地和新热点将是“购并”。这是因为:

      上半年新增贷款7.36万亿,同比多增5万亿,比去年全年还多50%。再看3—6月的M2和M1增长情况,M2分别是25.5%、25.94%、25.74%和28.46%,M1分别是17%、17.48%、18.69%、24.79%,6月的M2和M1均创历史新高,比2007年9—11月6100点时的22%还要高,这是令人可怕的。M2和M1的剪刀差也骤降为3.67%,表明可进股市的银行(活期)资金大幅减少,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异化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盛极而衰的原理,必将作出调整,否则将导致产能过剩、银行坏账、资产和资源价格暴涨、通胀和货币贬值。虽然货币政策明确调整可能在数月之后,但期间只要货币当局作出“只做不说”的调控举措,股市就会灵敏地提前反映。

      上半年天量贷款因利率打六折七折,使银行股业绩增长有限;银监会重申严控二套房贷款,将迫使房地产股半年报做差,哪怕靠煤炭、石化、有色金属、钢铁、券商股的轮番拉动,使指数不断创出新高,领涨板块却暗渡陈仓,超级主力在抓紧平台出货,蓝筹股的主升浪明显已经过去,一旦构筑双头,大盘强震回落不可避免。

      本周三、四沪市放出了一年多来的最大成交量,接近6100点时的水平,令人恐惧。大盘的暴量是市场最真实的写照,它既是人气达到疯狂状态的标志,又是多空分歧加剧以至于激烈搏杀的证明,更表明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洼地已填平。按国际股市大盘蓝筹股8—12倍市盈率的估值标准看,目前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已价值高估。在货币政策将收紧和通胀的预期下,下半年仅靠上市公司内生成长性来发掘价值将十分困难。

      唯有从外延式成长性发掘购并重组的价值,才能既规避大盘调整的风险,又能获取不亚于上半年的丰厚收益。购并重组是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下半年工作的重点,是馈赠给广大投资者的大礼包,是下半年投资者选股的重中之重。

      购并重组的主要类型是:国资整合式购并重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式购并重组和同业竞争者之间购并重组。

      购并重组的三大看点是:国企购并重组最有优势;同一集团内上市公司最容易购并重组;央企购并重组的实力最强。

      机会最大的购并重组是:小公司背后有大集团。

      动作最大最快的购并重组是:上海本地股。既有“双中心”驱动,又有大浦东整合概念,还有世博会、迪斯尼题材,更有上海市政府和国资委的实质性推动。尤其是上海六大国企集团下属的、近日已宣布购并重组思路但未出台具体方案、仍在交易的5—10元的中小盘股。

      今年涨幅前100名的个股中80%有购并重组题材,尤其是进入7月以来,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大盘蓝筹股行情的幻想中,购并重组股却一骑绝尘,天天曝出黑马,尤其是在大盘下跌时。在指数已上3200点时,市场竟然还有那么多的6—8元的小盘购并重组股存在,这实在是广大投资者的福音,若不半仓参与,实乃错失良机。“指数3000,个股6000”,这才是下半年股市投资的最高境界。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积极应对逼空走势

      王利敏

      自7月1日上证指数越上3000点后,市场逼空的态势似乎愈演愈烈,期间虽然屡有小幅回落,但难见像样的调整,居然在3000点上方又形成两个跳空缺口,本周收盘股指已逼近3200点,市场由此又多了一批新的踏空者。于是,“踏空了怎么办?”便成了股民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其实,避免踏空的最好办法是不要轻易做空。因为一波大行情一旦启动,事先一般很难预测顶部。自998点到6124点的此轮大牛市,谁能事先料到会大涨五倍多?即使私募基金的高手赵丹阳先生也在3500点开始做空,事后都证明是失误。所以,一旦上升趋势形成,最聪明的办法是慎言头部。成功概率最大的操作是只做多,不做空。

      当然,即使大牛市行情也是波浪式前行,期间有无数次上上下下的波段操作机会,其中的差价有时候是很诱人的。对于高手而言,自然可以参与,但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不要把波段高点看成顶部,稍有点差价就及时买回筹码;二是一旦踏空,应该及时认识、改正错误,操作上则应及时翻多。

      空翻多的方式有好几种。第一种是趁每一次大盘回落时积极介入,当然,对于低位踏空的投资者而言,肯定等不到当时抛出筹码的低点。也许有人说,我2500点抛掉了筹码,现在入市不是低抛高买了吗?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大盘的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只要趋势向上,任何点位都是相对的低位,在一个不断走高的行情中,“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大盘不回调,也应积极介入。也许有人问,我如果恰恰买在头部怎么办?笔者认为,一是这种概率极小,例如从998点到6124点,真正的头部只有一个,你不大可能正好在6124点买入;二是即使你真的买在头部,只要设立好停损点,仍有及时斩仓的机会。

      第二种是踏空的投资者可以积极寻找补涨的板块。由于市场热点此起彼伏,各大板块的上涨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这就让投资者有机会寻找走势大大落后于3200点左右的板块和个股。由于这些个股走势上落后于大盘,一旦大盘出现回落,它们下调的空间也不会很大,有的甚至会逆势上涨。

      由于大盘越上3000点后,至今没有出现过像样的调整,近期出现调整的概率在增大。但是,由于等待回调补仓的投资者太多,这又大大降低了大幅回调的可能。这也许就是3000点上之所以没有大幅回落的深层次原因。

      本周五媒体的一篇报道也许会对踏空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该报道说,今年上半年度的私募冠军某投资公司,在A股冲上3000点的过程中将股票全线清仓,其掌门人也赴日本度假,没想到回国后,大盘已逼近3200点。虽然上半年已获得123.81%投资收益,这家私募公司思前想后,最终再度高位追涨,杀入股市。这也许就是高手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吧。(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进入“新泡沫”时代

      陆水旗(阿琪)

      3000点以上的行情使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但行情始终强劲如故。投资者目前“只敢看不敢做”的原因,除了指数涨幅大、“观赏价值大于操作价值”之外,更主要的是大盘新股发行与货币政策出现微调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毕竟这会直接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其实,央行启动票据发行和大手笔正回购只是对三季度公开市场巨额到期资金的释放以及5200亿国债到期兑付的一种对冲,绝对不是政策转向的信号。虽然上半年政策刺激与货币释放的力度大超预期,依靠“4万亿堆砌起来的”经济也在不断好转,但由于实体领域中私人部门的投资还没有起来,现在贸然紧缩,既会有经济二次探底的后顾之忧,银行也会面临巨大的坏账压力。因此,在年底之前可能会看见微调,但不会看到明显的政策转向。

      相对于上半年的超额投放,下半年货币投放的力度即使有所收敛也是正常的,不会改变市场流动性继续泛滥的格局,原因在于经济复苏过多地依赖于政府垄断部门,“实体经济国进民退,资本市场国退民进”的大形势没变,“物化资产”的理念已从规模性资本开始向民众普及。6月份M1增速加速上扬,显示社会现金资产的流动性在进一步宽裕,在“物化资产”理念下应能有效维护市场的高估值。按照M1目前的增速,7月份很可能与M2金叉,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数据实证,M1与M2金叉历来被视为流动性层面上牛市的标志。因此,后期行情可能随着新股发行加码、中期业绩压力、投资者心里不踏实而时有震荡,但不会出现硬调控、硬着陆的逆转性回落,进而意味着“乱涨”的个股行情仍会继续。

      实体资本外溢是市场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因素,实体资本外溢的驱动力是实体经济不景气,实体资本难以获得收益诉求。任何资本都有逐利的天性,如果实体经济能像前几年那样有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实体资本就不会对20多倍市盈率的股市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实体经济的年化收益率跌到3%以下,30多倍市盈率的股市也会引起实体资本浓厚的兴趣。除股市外,外溢的实体资本对租金收益率已经降到2%左右的房地产也是趋之若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实体经济目前的投资收益率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非常之低。

      资本总要寻找出路的,随着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的降低,直接抬高了股市等资产价格的估值标准。目前股市的估值水平以传统观念和标准看“满眼是泡沫”,但若以物化资产的观念看可能是合理的。在宽货币、重投资的经济复苏模式下,在全球流动性充沛、经济欲振难兴的大环境下,在通胀还没有显性化并受到严厉调控之前,资产价格泡沫化会成为一种合理的现象,并在较长时间内成为一种常态,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能不得不接受“洗泡泡浴”的现实。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说信贷资金入市请拿出证据

      桂浩明

      随着6月份信贷规模及狭义与广义货币增长率数据的公布,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现在流动性确实非常充裕,低成本的资金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也有人根据自己的计算,认为有部分信贷资金正在流向股市与楼市,并据此认为现在这样的资金投放是不正常的,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按照目前的政策,信贷资金是可以进入楼市的,只要符合规定,风险可控,即便进入楼市的信贷资金规模大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信贷资金现在还是严格禁止进入股市的(用于定向的股权购并除外),如果真的有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间接地进入了股市,问题将是非常严重的,不仅表明银行的信贷投放与监管出了漏洞,股市的行情也被扭曲了,一旦开始查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市很有可能暴跌,银行体系也将暴露出巨大的黑洞。

      很遗憾,那些信誓旦旦说信贷资金入市的人并没有明确指出信贷资金入市的渠道,他们之所以认为信贷资金进入了股市,是根据信贷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计算出来的,看到信贷规模远远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就认定有相当部分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既然这样,这些资金一定是进入股市了。就在这个时候,股市上涨,成交量放大,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信贷资金真的入市了,且成为股市上行的重要因素。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银行投放的信贷资金并不是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也可能被企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贸易结算,甚至可能是用于归还债务。以信贷资金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数字差就断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是武断的,很难说服人。

      应该承认,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现象不可能绝对不存在,过去国家审计局也查出过一些企业将信贷资金用于申购新股的问题。但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现在似乎很难有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冒险炒股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根本没有这样做的必要。进一步说,银行又有什么必要支持企业炒股票呢?以其目前的监管手段,要查清信贷资金的流向并不困难,银行会纵容这种行为发生吗?国家审计局最近也查处过一些银行的违规放贷问题,其中很多是贷款不合理使用,但并没有流入股市。诚然,广义上的不可能并不等于没有个案发生的可能,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恐怕也是事实,但这只是个别现象,规模不可能大。现在要求银行加强监管,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是必要的,但断定信贷资金已大量进入股市则有点哗众取宠。记得在一季度末已经有人提出信贷资金入市的问题,后来有关方面明确表态,没有证据说明这一点。如果有证据的话,有关部门早就查处了,总不至于现在是引蛇出洞,等到它兴风作浪、造成危害后再来个一网打尽。

      有没有信贷资金入市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方面有严肃的研究成果公布,只是听到信贷资金入市的传闻在满天飞,这既会干扰管理层的决策,也会带来混乱,不利于股市的平稳运行,对此是要予以警惕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从全球第一和第二想起

      文兴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中国股市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股市,截至7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3.21万亿美元,而日本为3.20万亿美元。

      中国央行近日宣布,第二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为2.132万亿美元,5月份增加额达到创纪录的806亿美元。看来有很多资金欲“分享” 中国较快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未来可能的升值,结果使中国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相比于日本、美国等经济体,中国经济二季度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未来向好趋势较为明显。二季度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与贸易顺差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经济,尤其是国际游资。此时资本逐利的本性便显示了出来,水往低处流,资本往获益高处走,这是历史早就证明的真理。

      高额的外汇储备一直被视为一柄双刃剑,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可以为国家金融稳定和化解危机提供保障,起到风险调节器的作用。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无疑也蕴藏着诸多风险,无论储备的构成如何,其价值都处在不断变动的风险中。游资除了使资产泡沫化,导致通货膨胀之外,热钱的流入将导致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进而对出口构成负面的影响。

      股市上涨的理由很多,最基本的就是钱多,即专家所称的流动性泛滥。从全球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资金正在异乎寻常地流向中国,由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正在悄然变化,升值的预期犹如一根指挥棒,指挥着境外资金大量涌入。钱来了,3000点上方的巨量交易似钱塘江的浪涌越来越大,这一带堆积的量不但让人惊叹,而且带来无穷的想象——这不是一个巨大的头部,就是征途尚长的半山腰。

      今年以来,充沛的流动性已经推动沪深股市上涨了75%和95%,日经225指数今年仅上涨了5.47%,中国股市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的股市。目前全球最大的股市是美国股市,市值高达10.8万亿美元,我们是3.21万亿美元,我们刚把日本甩到身后,别急于马上追赶第一,毕竟距离在那里放着,和日本并肩跑跑并不是坏事,人家的GDP也在那里放着。

      别老惦记着第一第二的。(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