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7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产业·公司
    京沪拟大举推地平抑房价
    上半年直供电厂耗煤量同比降8.9%
    下半年煤炭业真的不乐观?
    总投资33亿
    最大节能门窗基地落户河北
    奇瑞混合动力车获订单
    车企争夺新能源出租车市场
    三峡总公司三大创新成就 “千年大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峡总公司三大创新成就 “千年大计”
    2009年07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雁争
      ⊙本报记者 李雁争

      

      三峡工程——“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逐步形成了以“坚持创新、追求一流”为价值取向的“三峡精神”。

      自2003年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发电起,三峡总公司经营业绩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发电量年均增长32.85%,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40.12%,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7.72%。

      管理创新:

      总投资17年未超预算

      1993年初,国务院批准成立三峡总公司,全面负责和承担三峡工程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并以其经营效益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利资源。

      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总概算为900.9亿元(1993年5月末价格),是当时国家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按照1994年的物价水平、贷款利息等因素测算,工程动态总投资估算为2039亿元。

      为加强对三峡工程的投资控制,三峡总公司首创并实施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批准的静态概算控制工程投资,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了业主执行概算、分阶段执行概算和合同项目实施控制价,形成了投资控制的三道防线,并加强了从设计、招标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投资控制。融资费用按每年实际支付的利息及费用计列,并按预测的年度资金需求进行平衡分析,优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办法改变了计划经济年代若干年调整一次工程总概算的做法,保证了项目法人对投资实行有效的控制。”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表示。

      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派出150多人的审计组,对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的建设管理、工程造价、综合效益以及三峡总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历时10个月。审计报告认为:三峡工程投资控制比较有效,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体较好,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工程建设总体进度有所提前,工程质量总体优良,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初步发挥的综合效益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的问题。

      截至今年6月,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94.44亿元。其中,枢纽工程静态投资完成474.66亿元,占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的94.76%;库区移民静态投资402.16亿元,占库区移民概算400亿元的100.54%;价差326.51亿元;贷款利息151.44亿元;库区移民概算外补偿费139.67亿元。枢纽工程的静态、动态投资均控制在国家批准的初设概算及预计的投资范围内。根据目前情况预测,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范围以内。

      

      技术创新:

      结束“无坝不裂”历史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李永安看来,“由于三峡工程的复杂性,对每一项设计和方案的选定,都要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汇集最新科研成果。因此,集成创新贯穿了三峡工程论证、设计、施工、运行的全过程。”

      三峡工程安装的水轮发电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当时,我国只有自主设计发电机组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抓住三峡工程上马的机遇,国务院做出了“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依托三峡工程,在引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

      1996年6月,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机组一次性国际招标采购,被誉为世界水电装备技术最高水平展示和较量的“水电奥运”。为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三峡总公司充分发挥业主的统筹和主导作用,在机组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为此,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

      国内外的坝工界就有一句名言:“无坝不裂”。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实属平常。三峡建设者为“消灭顽症,誓创一流”,在三期大坝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混凝土综合温控技术,解决了在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现的技术难题,结束了“无坝不裂”的历史。

      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潘家铮院士在现场对三峡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后说道:“三期工程期间施工的右岸大坝,未发现一条裂缝,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战略创新:

      借力资本运作做大做强

      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通航目标的实现,三峡总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阶段需要新战略。2003年11月,长江电力成功上市。长江电力的成功上市,实现了大型工程建设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拓宽了三峡总公司的融资渠道。长江电力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收购三峡机组,资产和业务规模迅速增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立了其在水电生产行业的龙头地位。

      三峡总公司通过出让机组获得的资金,为三峡工程建设和滚动开发金沙江下游水电资源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三峡总公司以长江电力为平台,积极审慎地开展战略投资和资本运作,对外投资规模和获得的权益容量大幅增加。近年来,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能源)、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部分权益装机容量,增加了在华中、华东、广东等三峡电能消纳区域的市场份额,取得了良好投资收益。

      截至2009年3月31日,长江电力累计完成对外股权投资90.8亿元;获得投产权益装机259万千瓦,在建权益装机69万千瓦。而且通过战略投资湖北能源集团等省级能源集团,有望形成“战略投资——区域资源整合——改制上市——资本增值——共享发展成果”的资本运作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取得良好形象。

      抓住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重大机遇,三峡总公司积极进行产业完善。2008年12月,公司与中国水利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水投)合并重组,国水投成为三峡总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与国水投的重组,有利于三峡总公司加快风电业务的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在风电领域的战略目标。

      2009年,三峡总公司与国水投重组完成后,原国水投子公司、拥有丰富的海外水电工程承包经验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简称中水电)分立成为三峡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水电是全球最大的200家国际工程公司之一,目前项目分布在亚、非、欧、美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除工程承包项目外,也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探索开发水电BOOT项目。从此,中水电是三峡总公司实施国际化业务的重要平台。

      为深化企业改革,三峡总公司适时启动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工作。目前,国资委已批复整体上市方案。公司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有利于做好三峡工程运行期的长效制度安排,以确保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理顺公司水电业务产业链条;有利于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集团化管控模式,为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