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7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瑞福进取今日复牌 表现引人关注
    书中自有黄金屋
    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获批
    鹏华精选成长获准发行
    信达澳银推出“健康理财”活动
    国投瑞银主题活动进太原
    清凉一夏
    开放式基金之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书中自有黄金屋
    2009年07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建位
      ⊙刘建位

      

      2008年5月3日,2.5万人从世界各地一齐涌入美国中部只有40万人的小城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一位旧金山的17岁小伙子幸运得到提问机会,他问的是所有人都想问巴菲特的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者?”

      巴菲特的回答直截了当:“读一切可读之物”。

      他继续说:“到10岁的时候,我已经读过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所有标题与金融相关的书,有的还读了两遍。”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在同龄孩子中,巴菲特个不算高,人不算帅,脑子不算最聪明,成绩不算最好,打什么球动作都很笨,但在读书上,巴菲特无人能比。巴菲特是有名的书虫,书读的最多又最快,而且过目不忘。只要小巴菲特一谈起他最擅长的金融投资知识,像长江水一样滔滔不绝,像讲评书一样生动有趣,所有小伙伴们都会围成一圈来听。

      你要搞清楚,巴菲特爱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赚钱,他只爱读自己感兴趣的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书。

      从10岁到现在快80岁,巴菲特大量阅读的习惯始终未改。每年他都会仔细阅读几千份公司年度报告。那些和巴菲特一起搭乘过飞机的朋友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只是简短地与大家先聊一下,随后便马上开始阅读已经提前准备好的一大堆书籍、杂志和报告,从起飞到降落,脑袋不抬一下。巴菲特传记《永恒的价值》的作者 Andrew Kilpatrick说,他们两个一起签名售书时,巴菲特说自己家里还有50本书准备要读呢。

      巴菲特回答男孩提问时,再次回忆起自己19岁第一次阅读格雷厄姆的名著《聪明投资者》时内心的震撼:“我现在76岁了,但我现在做投资使用的仍然是我19岁时阅读这本书学到的思考模式”。

      但他并没有建议只读某一方面的书,或者只关注某一类投资方式。因为巴菲特后来反思过:“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他只是建议要尽可能广泛阅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独特投资方式,他说:“如果一本书让你爱不释手,就很可能对你有用。”

      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是巴菲特多年来一直重复再重复的忠告,因为他非常相信这是投资成功的根本所在:“我的建议是大量阅读投资书籍。在投资行业里,并不存在只有少数圣人才知道的投资秘诀。所有的投资成功之道都在书里写的清清楚楚。”

      他的老伙计芒格对此非常赞同,他说巴菲特是“学习机器”。在成长过程中,阅读塑造了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为此后50年投资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芒格在199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说:“我认为,我和巴菲特从一些非常优秀的财经书籍和杂志中学习到的东西比其他渠道要多得多。我认为,没有大量的广泛阅读,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投资者。”

      要阅读,但不能只是阅读。巴菲特对小伙子说:“不要只读书,还要去投资,先用少量资金试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阅读书籍学习投资知识,实践练习提高投资能力增加金钱财富,以知识养知识,不是知识分子的一大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