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基本功能之一是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套期保值”出现亏损,致使一些企业不敢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错失良机。套期保值对企业究竟是洪水猛兽还是避险良方?企业在市场大潮中对期货市场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敬而远之,置风险不顾进行“裸泳”?还是积极审慎参与?
企业如何正确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第一,合理定位。期货市场本质上是为广大企业提供一个避险工具,它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一个企业要进入期货市场,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在保值者、套利者、投机者之间找准定位,定位不能错误或中途随意转换,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负责人要在决策定位方面做好。
如果定位为保值者,一定要坚守套期保值交易“四项基本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种类相同或相反、商品数量相等、月份相同或相近。一些企业受期货市场高额利益诱惑,放弃这“四项基本原则”,或超越现货市场的需求量持仓,或持有现货市场相同方向持仓,最终由保值演变为投机,就可能造成巨额亏损。
第二,培养人才。企业若想把套期保值做好,既规避风险,又获得最大的收益,就需要既懂期货、又懂现货的人才。目前国内此类人才严重缺乏,造成期货与现货“两张皮”现象,影响了套期保值的效果。因此,企业做好套期保值要在培养人才下功夫。现货企业可以人才输送到期货公司去,由期货公司来帮企业培养;同时期货公司也把期货人才输送到现货企业去,由企业来培养,共同铸造期现两栖人才。
第三,制定正确交易策略。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不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简单运用,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产业链中位置设计不同套保方案,制定不同的交易策略。套保交易策略可分为一次成型的静态保值交易策略和不断调整的动态保值交易策略。实施分步、分期保值操作时,又有两种策略可以采用:一种是均衡进入保值策略,即在各级目标价位上等量实施保值操作;二是逐级增加保值策略,即在更满意的下一级目标价位逐步加大保值力度。具体采取何种交易策略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及其趋势而定,并及时对套保方案及交易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企业而言,如果自己具有相应的人才,可以自己设计套保方案,制定套保交易策略;如果不具备这样条件,可以借助“外脑”,由期货公司帮助设计套保方案,制定套保交易策略。
第四,建立配套的制度机制。为使套保方案和交易策略得到贯彻落实,企业必须建立参与期货交易的制度和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董事会授权决策机制、交易前台与后台隔离机制、与套保配套的财务会计制度,定期信息报告以及对企业套保检查监督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及其实施可以保证企业套期保值方案得到实施,防止企业相关人员越权进行期货交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交易策略,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
理性看待交易损失
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保的亏损有两种:一是“假亏”,二是“真亏”。
“假亏”是一种认识上的误解,或者是不当会计处理的一种结果。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中和"原理,企业进入期市的目的是保住他认为的合理价格,利用期现两个市场套保,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个市场盈利,另外一个市场亏损。期货市场的亏损刚好说明了现货市场的盈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套期保值不存在盈亏问题。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在会计处理采取期货和现货市场分别计算,将统一的套期保值人为割裂为两部分,现货市场赚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肯定亏了。因此,企业参与套期保值要建立适应套期保值的会计制度,从期现两个市场整体考虑,引入公允价值的理念,这样才能对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二是“真亏”。有观点认为套期保值是企业保险箱,不存在亏损问题,是一件无风险之事。 这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理论假设之上,即企业在开始进行套保时与结束套保时,其基差是一致、不变的,同时也不考虑交易成本,这样可取得上述理想的保值效果。基差的变化直接影响套期保值的效果。套期保值不是无风险,而是将其转换成基差变动的风险。要提高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减少真亏,关键在于制定正确套保方案,制定正确交易策略,选择适当时机入市和退市,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进行调整,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一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