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路演回放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7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天量分歧待解 股市前景光明
    “热门股”与“冷门股”
    A股市场似乎也遭遇“日全食”
    中阴调整 市场进入震荡整理期
    下冲后将出现反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热门股”与“冷门股”
    2009年07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去岁空头趾高气扬,今年多头意气风发,当市场低迷之际,投资者切忌被空头制造的悲观绝境所误,而当市场躁热之际,投资者也切忌被多头营造的海市蜃楼所惑。虽然从中期而言,上证指数3000点仍是腰部位置,但是短期沪市估值直逼30倍市盈率,而且上证指数4300点曾是阶段性的政策顶,现在投资者显然需要谨慎些而非大胆些。

      股谚云:“老股民怕涨,新股民怕跌。”原因在于,老股民都曾经历过熊市,熊市的阴霾挥之不去,持股容易患得患失,导致踏空的概率较大,因此老股民怕涨;而新股民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高位追涨,遇上牛市,往往是新股民的胜算大于老股民。今年年初A股市场具备估值安全边际之际,股指却步履蹒跚,就是因为当时市场缺乏新股民入市提供的增量资金。而现在A股市场到了估值的高腰,股指反而涨势汹涌,这要归功于大量后知后觉的新股民开始入市,指数基金从年初的滞销到目前的畅销就可见一斑。

      此外,在新股民踊跃入市的过程中,热门股的走势总是一浪高过一浪,因为选择股票有时就像选购商品,热门股就好比高知名度品牌,每一波牛市皆如此,1997年的家电股,2001年的科网股,2007年的金融股,现在则是资源股,但是彼得·林奇却对“热门股”不感冒:“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爱慕虚荣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反映在投资中就是从众选择“热门股”。但事实上,每一轮牛市结束之后,“热门股”令人爱得越深,也痛得越深,四川长虹、综艺股份、中国平安就是三次牛市过后遗留下的典型案例,因此,投资者在“热门股”滚烫之时谨防灼伤。

      与“热门股”相对应的是“冷门股”,当股指迭创新高之际,“冷门股”可能迭创新低,别看现在资源股热得发烫,1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多亏损股,煤炭行业多微利股,两者基本属于“冷门股”之列。典型的个股案例如1998年上市的沪东重机,在1999年至2001年的牛市中由于业绩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结果股价一浪低于一浪,沦为最冷的“冷门股”之一,当时肯定不曾有人预料到沪东重机数年后将凤凰涅槃为300元的中国船舶。沪东重机并非个案,如果将各个时期的“冷门股”进行统计分析,您就会发现,“冷门股”最终的表现远远优于“热门股”。

      根据“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逆向思维策略,现在投资者与其羡慕“热门股”,不如潜心研究冷门行业的基本面。例如家电股从10年前的“热门”沦为现在的“冷门”,股价一浪低于一浪,本次“家电下乡”政策力度甚至强于“汽车下乡”,但家电股的表现远不及汽车股活跃,家电行业冬眠得太久,可能令投资者遗忘了。此时不妨关注一下谁将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中获益,由于家电品牌越来越集中,受益于此传统家电产品的毛利率已经高于整车制造和IT通讯产品,这些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仍被投资者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