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排名全球第一的我国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仍在双双继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是中国对外清偿力充足,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则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外汇储备有缩水之忧。2007年诺奖得主罗杰·迈尔森就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不宜再继续增加,可问题是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投资的美国国债还会增加。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是和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有效地控制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增加,必须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从内外均衡的角度来看,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是由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在拉动中国经济的总需求中,主要还是依赖投资,出口下滑,消费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对拉动经济所占的份额还较低。这就意味着中国长期以来的内外失衡问题仍然存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更多的产能还将需要通过出口来解决,如果全球经济不能够迅速恢复,中国的产能过剩将会变得更加突出。即使中国能够通过出口解决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和美元国债将继续增加,“三驾马车”的结构性失衡仍然难以改变。
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总需求结构难以调整,经济增长速度还将高度依赖对外出口。这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的。因此,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意味着国际收支盈余将继续增加,用实物资产换取美元金融资产的格局并未改变,面临的重要问题还是怎样消化美元外汇储备。除了购买美国国债外,为了防止美元贬值的风险,促使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尤其对外汇储备的增量,笔者认为必须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贷款换石油的力度;扩大进口,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和设备的进口;外汇储备资产配置的币种多元化;扩大贸易信贷,促进国内产品的出口等等。
从中长期来看,必须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外汇储备和美元国债将有所下降,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对外均衡,中国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也会得到进一步优化。笔者认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促使宏观经济的对外均衡,必须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
一是提高消费,拉动内需。尽管国内消费有所增长,但是我国的国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停留在40%以下,这同发达国家这个比值高达70%至80%的比重相比,低出约30至40个百分点。因此,提高国内消费,拉动内需,仍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如果不提高国内消费,一方面要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又要回到依赖外需的老路上,无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投资拉动,如果不提高消费,产能必然过剩,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会更加失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维持。
二是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过度依赖外需,还会形成贸易结构的对外依赖症,由于中国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较弱,利润较低,这种依赖症将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转变,促进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是实现人民币走出去战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走出去意味着出口应该大于进口,贸易收支会出现逆差;如果增加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项目也会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将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盈余将会下降,外汇储备和美元债券也会减少。虽然国际收支会恶化,金融资产会下降,但我们获得的实物资产会上升,国民福利水平会提高。此外,为了促进人民币走出去,可以向一些周边国家或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人民币贷款支持,进而带动中国产品和企业走出去。
笔者认为,外汇储备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这是一个长期战略。短期内,我国外汇储备可能会继续增加,我们应该实现储备资产投资的多元化,促使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从中长期看,我们应着力结构调整优化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宏观经济的对外均衡,这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目标和经济战略,是个渐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迅速完成的,必须稳步推进。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