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鉴于社会各界对今年下半年通胀的担忧,有学者提出,应借鉴去年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策略,即让货币政策紧急调头,来抑制天量信贷向通货膨胀的传递。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经济正常运行影响颇大,实不足取。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去年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动性黑洞”现象。“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是制约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有必要进行阶段性信贷超调,就是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的超预期信贷高增长。通过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来盘活市场流动性。当然这种“合理”增长,就不排除一定时期内可能会让信贷投放超速增长。所以,天量信贷,在当前的中国,具有特殊性和合理性。半年多来的实践表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银行信贷结构及拨备覆盖率比较合理。从银行拨备覆盖率来看,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近几年来,主要商业银行为应对不良贷款进行拨备的程度不断提高,2002年的拨备覆盖率为6.9%,2007年达到41.2%。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风险,去年银行拨备覆盖程度在上年基础上更是扩大了2倍,达到115.3%的很高水平。而且,去年12月份,在央行公开宣布放松信贷规模控制不到一个月,银监会就传达了提高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将五大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00%提高到130%,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00%提高到150%。今年初又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去年底的130%提高到150%,股份制银行仍按照150%执行。应该说,银行未雨绸缪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即使未来不良贷款出现了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控的。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目前,虽然从一些刚公布的经济指标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但统计局数据还显示,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6%,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6月同比下降1.7%,创十年新低;一季度PPI同比下降4.6%,上半年同比下降5.9%,6月同比下降7.8%, 1至6月,同比降幅呈逐渐扩大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至今尚仍未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
另外,目前经济的企稳回暖,还并不完全是由实体经济增长拉动的。今年以来,与银行放开信贷闸门“结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沪深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双双进入快速攀升回暖的通道。而实体经济中,真正具有活跃度的民营经济却萎靡不振。所以,上半年的情况,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说已进入上升通道,充其量只能是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期。既然是关键期,也就是说,是行进到了十字路口,唯有把握准了方向,才可以继续前行;若把握不准,有可能会再次后退。
因此,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方向以及方式必须有所改变,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切勿紧急调头。货币政策操作就如同驾驶汽车方向盘,在流动性“引擎”正驱动我国经济前行的途中,央行应准确把握操作方向,近期或者整个下半年,“防通缩、促复苏”仍应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一般而言,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把握上,存在如下一些基本规律,那就是,在已确认本国经济连续3个月回升之后,其经济刺激政策就可以逐步减轻,而减轻的过程就是逐步退出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淡出”。在判明经济已连续6个月回升之后,刺激经济政策就可以“全身而退”。不过,这个判定标准,只是一种单纯的静态判断,我们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长率环比高于一季度,但目前我国经济复苏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基础依然很不牢固,因此,目前还远没有到可以考虑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候。但鉴于市场上流动性已比较充裕,央行不妨启动货币政策“结构性”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非价格手段比如定向央票以及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来对基础货币或货币乘数进行调节,而利率政策应当慎用。到了四季度,如果经济增长率能够实现9%以上的高增长,而且,CPI、PPI能双双“扶正”,PMI、发电量以及企业库存等状况已趋于正常,就可以进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淡出”操作,即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至于退出的形式和力度,由央行视经济复苏情况和物价变动情况决定。
面对天量信贷,管理层最关心的就是信贷资产质量。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最近银监会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合理把握货币信贷的投向,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地产等领域。同时,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从授信尽职调查、贷款发放等环节把好关,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但眼下经营或财务有困难的企业应给予信贷支持。要把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当作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渠道和机遇,有效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的“鼓励民营经济的产业指导目录”将允许民营经济自主地进入各个投资领域,尤其是一些垄断行业,这就要求针对中小企业的民营经济信贷服务体系要赶紧配套跟上。另外,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和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还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大力支持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