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荫权在会上表示,下一阶段将制定《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并希望年内能够完成粤港两地合作框架协议的草案制定,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深圳市副市长卓钦锐则表达了与香港加强金融合作的期望。他希望与香港进行一系列合作,包括交易所和两地电子货币互联互通,同时表示深圳将争取香港的金融机构来开设分支机构,并协助香港建立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本报记者 时娜 实习记者 张婧
深圳全方位金融改革
金融业是深圳四大支柱之一,近年来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2%以上。深圳一直沿袭通过深港“一体化”的途径打造“深港金融中心”。
深圳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表示,经过多方调研,深圳金融办日前已拟定出《深圳市金融配套改革综合试验区方案(草案)》,并于上周上报给深圳市政府审批。深圳市金融办一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具体方案是全方位的,不但涉及证券行业,在银行、保险领域也提出很多创新方案。
据深圳金融办介绍,5月份《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批后,深圳市金融办、政研室等多个部门便开始了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具体方案的调研、草拟工作,咨询了央行深圳分行、深圳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以及深圳交易所的意见,并与深圳当地的大学联合作了相关调研。
目前,证券市场领域的合作建议主要涉及BH互挂、在深推出港股组合ETF、红筹回归在深试点、深港两地交易所连线交易,及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等。
香港券商备战“北上”
尽管深港金融合作的时间表没有出台,但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在港中资券商及香港本地证券公司已进积极备战“北上”,在广东一带设立办事处,抢先建立客户关系,等待具体方案正式实施。
“我们目前已在广东各主要城市设立了办事处,为内地居民投资港股提供咨询,建立客户联系,一旦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港股的政策放开,我们便能很快打开内地市场。”一位香港中资券商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中资券商在看到深圳提出的“深港股市深度合作”建议方案后,计划在本周举行的中资券商非正式聚会上专门讨论此事。“如何借机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将可能成为本次聚会的主要议题。”中资券商协会成员陈小姐向记者透露。
业内专家指出,“相比内地市场,香港市场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国企和红筹股的市值已超过香港市场总市值的一半,H股回归和A+H发行模式也趋于常态化,沪深港市场联动和一体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资机构只能做香港市场,既不符合客户利益,也不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
港资券商同样对内地市场“虎视眈眈”。新鸿基证券、致富证券、大福证券等券商加快了在粤成立股票投资咨询服务公司的步伐。新鸿基金融集团联席董事郑观诚告诉记者,公司最近在积极部署进军内地市场的事宜,6月底已与广东省金融高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在云南设点的事宜也在推进中。
银行保险领域大有可为
在深港加强金融中心建设,在港券商积极“北上”的同时,深港两地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已悄然展开。
上周,由香港金管局旗下的香港按揭证券公司与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合资设立的深圳经纬盈富担保有限公司在深成立。业内人士认为,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在住房按揭市场和按揭保险业务上拥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深圳结算中心是深圳的专业金融机构,双方有望通过优势互补,对规范深圳房地产金融市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推动深圳金融改革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深港银行、保险领域的合作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但与证券市场领域的合作不同的是,银行、保险领域的合作可能更多服务于机构,而非个人投资者。
银行方面,建银国际控股总裁胡章宏指出,深圳可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大历史契机,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未来,两地银行还可以在银行产品开发方面加强合作,包括人民币债券和信用卡等业务。
而保险业方面,胡章宏指出,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内地开展业务还存在诸多限制,只能通过出资设立合资保险公司方式进入内地市场。但内地保险业的逐步开放也是必然趋势。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专家罗向明则指出,引入港资保险企业入深,可以提升内地的承保能力,也使得珠三角地区的出口企业无需再通过“地下保单”就能受惠于更丰富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