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在制造业、资源类和金融业等多个领域展开了跨国收购和海外直接投资,但成功的并不多。从几年前TCL、联想的跨国并购,到如今国开行、平安保险和中国投资公司的海外投资,都有不少中国企业在自身相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急于向外扩张时不可避免犯下的错误,值得好好总结。但笔者以为,如果中资银行能先行一步,跟随到海外提供服务,则有利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增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减小失败的风险。
应该说,我国银行在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在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企业“钱袋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跟随到海外提供服务则做得很不够。原因在于,一是中资银行自身走出去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前,也只有5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9家外资金融机构,有7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60家分支机构。由于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比较晚,缺乏跨国经营经验,自然难以跟随客户到海外提供服务。二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目的局限在增强自身资本实力,为综合经营探路,而没有着眼于为“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高各种服务,而中资银行如果不能为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走出去后充当并购财务顾问,提供项目风险评估、金融信息咨询、企业资质保障、竞标金融支持,以及当地理赔及法律纠纷支持等一系列金融服务项目,那就很难适应企业“走出去”后的新形势。
对企业来说,“走出去”后,迫切需要金融“跟出去”,因为企业“走出去”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要实施本土化经营,即“走进去”、“走上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对全球性金融网络、对跨国银行广泛和多样性服务、对整合并购对象等提出了很多要求。中资企业必须借助中资银行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及全球化网络、综合化经营平台的优势,才能得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增强对东道国商业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提高企业海外经营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无论从企业还是从国家的发展长远战略出发,中国企业加快跨国收购和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势在必行。目前中国企业的资金实力加上潜在海外并购对象的价值大幅缩水,无疑为到海外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实践证明,决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如资金、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否具备整合并购对象的实力,仍然是开展海外并购和跨国经营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走出去”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绝大多数企业还不能成为海外并购和跨国经营的专家,缺乏并购或海外直接投资完成后整合和管理一个跨国企业能力的情况下,应鼓励和大力推进中资银行先行一步“走出去”。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中资银行跨国经营的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中资银行跟随客户进军海外,通过发挥在国际投资中的中介作用,成为国内企业的战略伙伴,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走进去”、“走上去”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在笔者看来,这才不失为推进中资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的谨慎而又积极之举。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