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专 版
  • C4:专 版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7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流动性推动 股指仍将震荡上扬
    忙于按兵不动
    3300点,新舞台需要新领舞者
    散户再次入场——短期上涨与中期头部
    回调后仍将上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推动 股指仍将震荡上扬
    2009年07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族证券 刘佳章
      本周市场大幅震荡,周一股指大涨,周二出现大幅震荡,股指拉出中阴线,昨天在大盘股中国建筑发行的情况下,股指竟然大涨80多点,让人始料所不及。由此看来,流动性以及与之相针对的相关政策的博弈已成为左右市场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民族证券 刘佳章

      

      大盘走势取决于政策预期

      一方面,扩张的信贷投放推动部分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在市场上已经形成普遍的预期,另一方面,上证指数在完成自去年11月低点以来涨幅近一倍的任务之后,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关注市场的风险,各地纷纷出台限制二套房贷的紧缩政策之后,中国建筑以近50倍市盈率发行120亿股亦表明,有关方面正在通过加快新股发行的速度——比如超预期发布创业板与本周日受理的消息,通过发行的规模开始对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微调,加以调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微妙时期,市场的走势将摇摆于预期出台政策的“软硬约束”之间。

      作出如此判断的原因在于,虽然今年上证指数涨幅十分巨大,加上市场近期面临着三大风险——技术调整的要求、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压力以及政策进行调控的可能,但笔者认为,真正能遏制住市场流动性的还是政策。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说市场连续上涨使得盘中技术调整的可能性成为必要的话,这种调整对于股指而言,将是非常微弱的“软约束”,因为这种调整对流动性并不能起到遏制作用。由于目前市场走势已经是趋势性投资行情,场内做多的热情保持一致,各种忽视风险的噪音不断,这决定了一旦出现自发的技术性调整,反而会刺激投资者产生“千金难买牛回头”的冲动,从而推动股指进一步上行,比如本周一在成渝高速新股配售解禁的当天,股指即大幅上行。

      

      中期业绩不会构成压力

      至于个股面临的中期业绩压力,应该说这更多的是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待市场所存在的风险,考虑到今年行情的特点,比如从资金宽裕、追逐个股弹性看,一方面,充裕的流动性很容易忽视个股业绩的风险,从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看,28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虽然显示出目前股价已经普遍不便宜,但出现绝对的泡沫尚需时日。对于场内流动性而言,一方面给予了较多的时间弹性,另一方面,通过强调上市公司环比业绩复苏以及集中炒作中期业绩预增、大增的个股来转移市场的注意力,因此个股半年报业绩的压力也不具备较大的“刚性”。

      故此,要真正遏制流动性泛滥,只能通过出台政策来达到,笔者曾经反复强调,从时间上看,以CPI为指标的物价型通胀形成将成为有关方面出台收缩流动性政策的底线。在此之前,针对资本市场过热仅仅是通过控制二套房贷或者说通过发行新股的节奏和规模等传统政策来调控,这只能起到“微调”的作用,对市场而言是一种“软约束”。从管理层出台政策的决策程序看,如果要强调保增长,很容易忽视这些需要出台“软约束”政策的信号。

      

      行情短期内不会结束

      因此不难看出,真正能够遏制市场流动性、调控股票市场的必须是具有“硬约束”的相关政策,比如效果极强的“税收”手段(股市中的印花税、房地产市场中的物业税等都属此列),但这种政策在股市出现快速上涨或者说房价出现快速拉升后才会出台,从目前看,时间上并不允许,时机也不特别合适。另一种可以预期的“硬约束”政策是与信贷市场密切相关的措施,比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说货币政策的变化,但笔者经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会出现“外松内紧”进而实现传导的现象,因此,从时间上看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尽管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风险的信号,但在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下,股指震荡上行的可能性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