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在多空分歧的争论声中,A股市场势如破竹,沪指扶摇直上3000点。随后在资金不断涌入的推动下,沪指连创新高,近期已经站上3200点,成交金额也创出近半年以来的新高,接近2007年5·30前后的水平。与此同时,心怀激动与紧张情绪的市场参与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当然是资产泡沫化进程能持续多久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维持。
自2008年年底开启的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了全球资产价格的疯涨,当下的资产泡沫化进程或处于加速阶段,有人把这个过程形象的称为“发票票与吹泡泡”。随着货币越发越多,资产泡沫亦加速膨胀,何时才是资产泡沫化的终点,这个问题实在是考验众多投资者的脑筋。
表面看,市场里的人们或许正沉醉于经济复苏、业绩回升与流动性充裕等诸多理由的支持与激励中,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投资者们更容易被股市的赚钱效应所吸引。尽管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7.9%,财政收入也实现了连续两个月的正增长,但其实微观层面的企业效益并没有如预期般的那么好。按照最新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结果看,上半年投资对GDP的贡献度达到87%,而2009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2.7%,而近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转移性消费税增加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响。因此,当前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
然而即使实体经济出现了如实的复苏反转,我们也有必要对资产价格的疯狂表现保持适度冷静。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我们有必要反省虚拟经济(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力,资产价格的过度泡沫化的破灭不仅会危及金融部门的资产安全,而且会严重损害资产拥有者暨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由此或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的成功转型,因此,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一定不是金融监管当局可以置身其外的博傻游戏,而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风险导火索。就此点而言,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不断泡沫化的资产价格提高警惕,当前资产泡沫化的形势正在考验监管当局的调控艺术与决策水平。
正如我们在去年年底所阐述的观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并非单纯的单向联系,而是双向的作用。实体经济在长周期里根本决定着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会时刻反作用于实体经济。一方面,我们要在国民对经济复苏缺乏信心的时候,发挥虚拟经济的优势,提升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的信心。在去年实体经济不景气,投资者普遍缺乏信心的时刻,通过刺激资产价格的回升有利于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和实体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确保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做出冷静处理。宏观调整政策其实并非单一的矫枉过正的手段,更合适的方法或许是扮演太极推手的角色--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通过刺激虚拟经济来恢复参与者的信心;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通过压制资产泡沫来营造更为理性的商业氛围。任何幻想通过股市或楼市的上涨来获取一夜暴发的念头都是利欲醺心的贪婪促成的,注定会被市场所教育。
因此,政策层面的调整与转向将成为近一阶段股市行情转向的主要信号。在当前形势下,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不会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复苏,反而可能导致金融资产风险的放大,从而危及经济实体的正常运转。当务之急应该是压制泡沫化资产的继续膨胀并及时调整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过快的信贷供给。所幸的是,我们看到针对二套房信贷政策开始收紧;与此同时,针对股市泡沫的调控亦频频出手,监管当局正在通过加快新股IPO与创业板发行,提高股票供应量来调节目前亢奋的资金投机冲动。可以预计,一旦市场出现新的供求失衡,市场趋势就会出现拐点。
或许,当前正值高潮的股市不需要太多支持上涨的理由,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正在形成正反馈环,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闲散资金加入这个博傻的游戏,而不断加盟的场外资金又在为股市的上涨摇旗呐喊,从而吸引更多地资金加入投机者的行列。理性的价值投资者就像是一个孤独的看客,他注定不会被市场虚假的繁荣所迷惑,但更多的人还是会受到账面浮盈的诱惑,在贪婪与梦想中,通过不断投入资金来推动越来越快的股市列车,而疯狂的列车将驶向何方,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