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7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温家宝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坚定不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经济数据与经济学家
    11月底前完成基本医保目录调整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保险业抗风险能力提高
    重庆国资总量逼近9000亿元
    东方集团:进军龙江大米产业,拓展多元化发展空间
    财政部:
    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数据与经济学家
    2009年07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志鹏
      今天,投资者站在年中经济数据上展望未来,应借用一下经济学家们冰冷的“望远镜”。

      □张志鹏

      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最著名的股灾发生在1929年的秋天——持续了数年的牛市突然改变方向,在10月29日开始一泻千里。然而,很少有人愿意关注1930年春天的美国股市,此时的股市保持着继续上涨的势头,已经差不多补回了前一年跌掉的一半市值。到1930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已经开始乐观地宣告“大萧条已经结束了。”可惜的是,这场大萧条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结束。

      今天的中国股市确实让人感觉到了复苏的气息。在犹豫、期盼、猜测、窃喜中,上证综指在过去8个月里涨幅接近了一倍,1500只股票股价翻了倍。在一些投资者钦佩自己的英明和大胆之余,另一些旁观者则开始懊悔。

      如果说此前的股市复苏还需要一个证明的话,那么,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公布,可以说是一场鼓舞信心的“及时雨”和一颗坚定有效的“定心丸”。按照一些媒体的看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的经济数据传递的信息是“乐观和积极的”,而且是“超过预期”的,甚至这些数据还回答了“几个月以来盘旋在不少经济界人士乃至普通百姓心头的几个疑问”。简单地说,上半年数据表明:“保八”应该没有大问题;说通胀风险确实太早了;以投资拉动为特征的刺激经济措施不会加剧结构矛盾。如果真是这样,那显然意味着新的一轮牛市已经开始抬头,投资者应该放手大胆地入市了。

      且别这么着急。在看了数据后,投资者还应该听听经济学家的观点。虽然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有可能出现了经济复苏。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持悲观立场。谁让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沉闷”的学科呢?综合来看,经济学家的警醒之语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认为降低外需依赖、经济本身的质量和效率偏低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的信贷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呆账坏账,年中经济数据显然只能让人“有保留地乐观”。二是认为未来18个月美联储会将利率提高300个基点,其他央行也将提高利率,高利率会把股票市场中美妙的幻想击得荡然无存。三是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多余的货币隐蔽到了股市和楼市中。物价总水平没有上涨,并不等于物价没有上涨。资产价格的剧烈上涨与制造业、一般服务业的价格低迷,使得两者相互抵消,价格总水平确实没有上涨。通胀已经在悄然地侵蚀实体经济,扭曲的价格正在导致多方面的危害。

      截然相反的两种判断,投资者到底该听谁的呢?是信经济数据还是经济学家?似乎很难解答。好在历史给了我们一些启发。1930年,美国胡佛总统不顾1000多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签署了《斯慕特-霍利关税法案》。后来的事实证明,经济学家们是对的。今天,投资者站在年中经济数据上展望未来,同样应借用一下经济学家们冰冷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