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通过借壳恢复上市才一个半月,ST中润又忙不迭地披露了定向增发募资方案。该公司之所以这样不辞劳苦,是因为能从二级市场募集更多的现金。实际上,这已逐渐成为众多重组公司常用的一种“财技”。
ST中润昨日披露,公司拟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发行不超过130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7.47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9.7亿元,投向济南世纪城三期、淄博华侨城五期和威海韩国之窗三期3个项目。
2007年5月,ST中润的前身ST东泰暂停上市,随后引来了中润的重组。期间,ST中润以3.52元/股的价格,向实际控制人定向增发47457万股,获得山东中润、盛基投资100%股权和淄博中润12%股权,转型为房地产企业。重组后,实际控制人共持有ST中润67.11%股权。
今年6月5日,ST中润恢复上市,首日涨幅161.48%,报收于8.60元。至7月20日宣布重大事项停牌之时,总共30个交易日,该股已涨至9.87元。
为何ST中润如此紧急地宣布增发?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地产项目原属于实际控制人直接控制,如果要募资开发的话,渠道不外乎银行借贷、债券、信托等方式,都是需要偿还的。但在已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情况下,从二级市场融资来开发,便成为成本最小的方式。“一种是实际控制人自己掏腰包,一种是从二级市场拿钱,如何选择,当然不言自明。”
按照规定,定向增发价格的定价基准日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这也是ST中润等待30个交易日的原因。
与ST中润类似的,还有由大连金牛变身而来的中南建设。
6月12日,中南建设资产重组实施完毕。7月17日,公司便推出定向增发方案,拟以不低于15.47元/股的价格,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2.38亿元,用于南通中央商务区A-D1项目、常熟中南世纪城项目、镇江中南世纪城项目、中南军山半岛项目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募资都是面向特定投资者,实际控制人并不参与。因为大股东也认购的话,就要掏出“真金白银”,更何况这两家公司的大股东都持有大量股权,即使增发稀释,也能保持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