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7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中国建筑网下配售结果显示 网下“打新”格局生变 保险独大占四成
    深圳齐心文具IPO“过会”
    陈文辉要求国寿
    坚定不移推进业务结构调整
    上海市金融办“三定”方案出炉
    中介业务造假洗钱腐败 保险公司将受罚
    长江证券更换两名副总裁
    “大唐电信虚假陈述”案 一审仅一原告获赔300元
    中行回应贷款快增:风险可控 不良指标“双降”
    招商银行与交通运输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建筑网下配售结果显示 网下“打新”格局生变 保险独大占四成
    2009年07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圣韬
      ⊙本报记者 潘圣韬

      

      中国建筑网下配售结果显示,此次参与这只超级大盘股申购的机构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企业年金的退潮和保险资金的大举介入使得之前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券商自营“四分天下”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财大气粗”的保险机构几乎占据了中国建筑网下“打新”半壁江山。

      在此前发行的几只中小盘个股网下申购中,企业年金与基金交替占据着网下打新头号主力的位置,实力雄厚的保险资金一直未有抢眼表现。不过在此次超级大盘股中国建筑的申购中,保险机构开始显露出强大的资金实力。据本报统计,此次524个有效配售对象中,保险占据71席,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合计申购股数达到926.7亿股,占到网下认购总数的40%;保险机构申购总金额近4000亿元,相当于一只中小板股票的冻结资金总量,平均每家配售对象的申购资金达到55亿元。

      与保险资金大举介入相反,此前在中小板股票申购中一枝独秀的企业年金出现大规模“退潮”。统计显示,此次中国建筑有效配售对象中企业年金仅有81家,数量远低于IPO重启后的前四只新股中的水平;其合计认购股数也仅75.9亿股,占比大幅下滑至3.3%。

      此次网下认购的另一特点是参与基金数量大增。524家有效配售对象中基金占了188席,远高于其他各类机构,相比此前发行的四川成渝多出四成。此外,基金合计认购股数也达到311.2亿股,仅次于排名第一的保险。

      从认购金额上看,中国建筑网下冻结资金近万亿,524家有效配售对象的平均认购金额达到18.4亿,显示出机构对于这只超级大盘股的追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网下认购出现了14家“顶格”认购对象,也就是以48亿股的上限进行认购,也就意味着这14家对象的单个账户认购金额均超过了200亿元。

      此外,此次网下认购出现了德意志银行、花旗环球、美林国际、斯坦福大学、新加坡政府投资以及野村证券等6家QFII机构,也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后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