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微调的三个信号
李志林(忠言)
尽管今年的行情在3300点上方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但必须承认,经历了2008年单边下跌市的大多数投资者对目前连放天量、连创新高的单边上升市还是存有相当的恐惧,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关注政策微调的信号很有必要。
本轮股指翻番行情主要得益于“双宽松”政策,尽管政府高层从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上半年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从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国民信心的需要,从一旦政策过早转向将引发经济各领域的严重不良后果等角度出发,最近反复强调“双宽松”政策不会变,也不能变。但最近有关方面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双宽松”政策不变不等于不会进行适时适当的微调。央行承认确有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央行重启一年期央票,加大货币回笼的力度;银监会和住建部一再重申坚决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央行前高官对今年上半年7.36万亿多为中长期贷款表示担忧(欧美国家均为短期贷款),暗示适当的时候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这些微调措施产生累积效应和升级效应,便会阶段性地改变股市单边上升的态势。
自7月下旬股市冲上3200点后,有关方面对单边上升市颇有微词,人大财经委高官在听取六部委汇报时明言:“企业利润下降20%,股市却上涨70%,极不正常”;银监会和央行也称:“资本市场和房价暴涨属非正常现象”;保监会主席在保险公司高管会议上四次警告下属企业,不要在这个时候将资金投进股市凑热闹;证监会主席时隔两年后再次强调,要深入进行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虽然调控仅停留在口头上,很难会出现2007年“5·30”式的强力打压,但这些信号不能不引起投资者的警觉,一旦股指暴涨后有超级机构率先撤离股市,单边上升市随时有可能终结。
中国股市历来重要的顶部都与加大扩容力度有关,2001年的2245点顶部是国有股减持铸成的;2007年6124点顶部是建行、神华、西部矿业、中石油等超级大盘股密集高价发行上市形成的。今年7月重启IPO后,几只中小板新股均高开低走,套牢了不少炒新族;5亿股的成渝高速刚发,120亿股的中国建筑便登场亮相,接着是创业板新股开始接受申请;打新资金还未解冻,又宣布发行19.95亿股的中船重工即将上会,云铜将增发61亿元,仅7月份就融资740亿元,创17个月的新高。一旦新股扩容超过市场的承受度,尤其是下周中国建筑上市如果被暴炒,单边上升市便会立马折戟。
正基于此,我一再呼吁投资者加强风险意识,半仓操作,谨慎做多,重点选择超业绩、超估值标准、具有外生成长性、不惧波段调整的购并重组股,这样既可在泡沫中游泳,又能避险获利。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指数点位高了 基础反而好了
陆水旗(阿琪)
今年以来的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初到4月底,指数是1814点—2600点,此阶段行情流行炒政策概念、公司题材,以外溢的产业资本、私募基金和社会游资为主导,因基金等理性机构对经济形势较为悲观,从而被“不讲道理”的游资隔离在行情主战场之外;第二阶段是5月份到现在,因第一季度经济底被确定,基金等理性机构开始做“转身运动”,到6月份基金预感到经济复苏可能超预期,随之对投资策略作修正并开始全面空翻多,此阶段的行情以复苏元素为核心主题,这正符合基金们的投资偏好;7月份之后,随着远超市场预期的二季度GDP增速数据亮相,使行情的复苏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经济数据超预期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也是持续的,使得3000点以上的行情尽管点位比以前高了,行情的基础反而更好了。一是超预期数据披露后,国内外投行立即把今明两年GDP增速预期从原先的8%、9%提高至9%、10%的水平,部分之前对“保8”有些忧虑的市场预期出现了颠覆性变化。投研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也从之前的5%—10%提升至10%—20%,从而使3000点以上的行情再度获得原生动力;二是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表明“4万亿”的财政刺激立竿见影、功效卓著,由于刺激政策与财政投入从逐步落实到数据反馈一般有3至6个月的时滞,三季度经济数据将会更加亮丽。由于去年四季度经济数据“大跳水”,确保今年四季度的同比数据会更加好看,从而确立了经济“V形复苏”的形势,在结束了“U、W、V、L”争议的同时,也消除了市场预期的分歧,为行情提供了新的预期空间,投资者对行情“过了3000点怎么还不调整”的预期普遍转变为“坐3望4”;三是“V形复苏”经济形势的确认使得电力、机械、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不仅有复苏的概念,也有了盈利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6月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近12%,意味着房地产业的复苏不只是体现在销售面积上,房地产项目开工至少会持续1至2年的周期,对中间行业也有直接的拉动作用,进而说明地产、汽车等先导行业复苏后形成的景气扩散效应已经形成。这些中间行业代表着中国经济的真正内涵,它们走上复兴之路为当前与后市的行情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在复苏形势得到确认且预期更加明朗的时候,正值基金发行的高峰期,新发基金的七成为指数型基金,其拷贝指数的投资模式既起到了为大盘保驾护航的作用,也进一步强化了蓝筹股行情。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行情整体仍是恒强难弱。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超大IPO为何难撼上升行情
王利敏
随着超级大盘股中国建筑发行日的临近,本周二股市出现了一个多月以来最大的跌幅,很多人担心周三股市会再度大跌,甚至怀疑中国建筑的发行将成为压垮本轮行情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周三股市反而大涨,随后几天上证指数居然彻底补去去年6月形成的历史性“百点缺口”。原来多数人以为必跌无疑的本周股市不但未跌,反而一周大涨了182点,形成了周线六连阳。
中国建筑的发行无疑称得上是对自1664点以来此轮行情的又一次压力测试,原因在于,与近期发行和上市的多只新股不同,该股票是一只吸纳400多亿元巨资的超级大盘股,也就是说,仅仅一只新股抽取的资金相当于几十只中小盘股,相当于十多只规模40亿元的基金。尤其是由于目前股指已上涨至3300点附近,投资者的心态相当微妙,更加大了大盘震荡的概率。此外,由于此前股市周线已经五连阳,本轮行情中每次出现周线五连阳后,随后一周必然开阴,所以本周大盘出现调整几乎成为市场的共识,本周二大盘回调后,这个观点自然更有市场。
在超级IPO推出的本周,大盘不跌反而大涨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大概有这么几点。
首先,中国建筑发行虽然抽取了400多亿元巨资,但总体上仍没有改变市场资金极为充裕的局面。从大的方面看,尽管央行近期重新启动央票发行,但发行的量和速度毕竟没有动摇巨量信贷投放后造成的资金面极为宽松的格局;从小的方面看,无论是新基金的高速足额发行,还是数量不断增加的新股民、新基民的跑步入市,都为市场提供了充裕的“粮草”。
其次,由于本轮行情中被轧空的机构和个人众多,当很多持股者忐忑不安、随时准备抛股离场之时,更多的踏空行情者则虎视眈眈,准备入市抢筹。从本轮行情的几次较大级别调整看,第一次调到60日均线,后两次都调整到30日均线附近,但随后的回调连20日均线都没碰到,近一个月来甚至很难出现跌到10日均线的情况。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如同熊市中的每次反弹都是逃命的良机一样,牛市中的每次回调都是买进的良机。所以,众多有经验的踏空者早就在关注超级IPO对大盘形成震荡的机会,本周二大盘大跌后,次日稍稍低开便迅速上行,其中虽然有中石化等权重股的大幅拉抬因素,更多的则是踏空资金的蜂拥入场。
另外,面对超级IPO的巨大压力测试,市场主力操作较为得法,如充分利用权重股,在指数上“四两拨千斤”,中石化涨停,使大盘周二大跌后出现阳包阴大阳线;如通过“大象”轮流起舞,形成指数上行的接力棒,从周一到周五,几乎天天都有权重股“值班”,推升指数;如通过快速洗盘稳定市场,周一、二沪市再度出现近期天量,后几天却能缩量上涨,原因在于周二的天量大阴线起到了较为彻底的洗盘作用。
当然,主力彻底补去缺口后,体力消耗很大。我们注意,周五继续拉抬石化双雄时,它们最终也随大盘盘中跳水,两者都留下了长长的上影线。也许在指数完成补缺后,接下来更需要使更多落后于大盘的个股来完成补缺。(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新三板有大机会
桂浩明
在中关村园区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交易的久其软件日前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将公开发行A股并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此举的意义不仅是又多了一家企业发行新股,还在于它实现了企业从新三板转到主板上市,进一步打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建立较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早年,为了解决一些原上市公司从主板退市后股东股权转让的要求,有关部门在证券公司层面开设了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之为三板市场。后来,一些在原来两个法人股市场交易的股票也转到这里来进行交易,使得这个新生的三板市场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初还是有不少投资者蛮看好三板市场的,因为相关规则曾明确表示,符合条件的三板市场股票将来可以转到主板市场,买了三板市场的股票相当于是买了以后要到主板市场上市的原始股。但在实践中要实现转板,难度还是不小的,到现在为止,三板市场上只有一个粤传媒转到主板上市,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三板市场交易的股票大多质地较差,难以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这使得质量好的企业不愿进入。此后,为了给一些有潜力的企业提供股权交易的机会,有关部门率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了股权转让系统,吸引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交易,这个系统被称之为新三板,其特点在于交易的都是高科技企业且一般都有良好的成长性,具有转到主板市场的潜力。正是冲着这一点,新三板虽然交易不太容易,但还是有不少投资者对它很关注,现在久其软件终于修成正果,转到主板发行新股并上市,这极大地提振了人们投资新三板的信心。现在,新三板中约有80多家企业挂牌,其市盈率明显低于主板同类品种。一旦转板能够常态化,并且有较透明的规则,一定会吸引很多资金参与。创业板开设后会有更多的新三板企业符合条件上市,由此可以说,投资新三板是大有机会的。
严格地说,新三板属于OTC市场,它实际上构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中较为低层次的一环,让一些企业先到这里挂牌,一方面可以解决其股权的流通问题,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企业得以转到主板发行股票并上市,既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同时也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操作机会。原来的三板之所以不能算成功,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质量较差,新三板应该没有这种包袱,能够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运作,有能力有效地承担起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环的任务,通过自身的发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操作机会。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通过久其软件转板,大家看到了新三板的投资机会,但也必须承认,因为各种因素,现在的新三板交易很不活跃,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改变,新三板会失去重要的发展机遇。深交所最近准备将深圳股票账户与三板市场的股票账户打通,这是一个有远见的举措。如果今后交易手段也能得到改进,拥有众多成长性公司的新三板,其发展潜力的确很大,投资机会也是相当诱人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日全食与3456点
文兴
最近新闻很多,然而7月22日什么新闻都得给一则新闻让路,那就是日全食。
说来也好笑,日全食究竟是怎么回事,多少年才出现一次,应该说是确定无疑的,但我们看看媒体的说法,却如坠云里雾里,有说三百年一遇的,也有说五百年一遇的,有一个省级网站最厉害,说是“千年一遇”。
其他领域出现的事,总有人会与股市扯在一起。7月22日,笔者就看到过这样的分析,把日全食的出现与股市的头部相提并论。看了此研究文章之后,感到股市分析大有娱乐化的趋势,就像现在的娱乐新闻总少不了八卦一样,股市吸引着各路人才,把简单的涨跌搞得“生动鲜活”。
股市历史有多久?就几百年吧。日全食呢?应该比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早得多,两者能有关系?日全食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计算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出现日全食。把股市与此相提并论,股市头部说多了一个自然界的理由。
从7月20日到24日五个交易日看,20日涨,21日跌,日全食那天大涨,23和24日都是涨,24日盘中创出反弹新高3398点后出现壮观的大跳水,但收盘指数仍为收盘新高。看来日全食并没有影响人们做多的热情,似乎更鼓舞了多方的士气。
看来要从日全食现象得出股市的什么结论不太可能,但等到以后人们回忆起2009年7月24日股市盘中出现的快速上涨和大幅跳水,大概还会记得几天前的日全食。
股市其实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问题在于人们怎么认识它。日全食是自然界的现象,几百年出现一次日全食,古代的人们当然很难掌握其规律,只有到人类进化到一定的阶段,掌握了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才能提前知道日全食的移动路径,才能共享那么多的资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在享受前人的成果。股市也是如此,我们也是在充分利用和享受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笔者不反对利用自然现象来分析股市,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刚才一位同行与笔者交流对股市的看法,他说到一个上证指数的重要点位,说股市在这个点位很可能会出现大震荡,当然他有自己的研究心得。笔者好奇地了解了一番,看看后市会不会如此演绎,这个点位就是上证指数的3456点。但要说明的是,他并没有用日全食现象来诠释。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