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8月23日,柯立芝出任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信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对经济采取放任自由的政策。在他8年的任职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回顾历史,很难评价当时美国经济的辉煌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自由主义政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政府在管理领域的不作为为投机盛行打开了方便之门。
20年代的前8年时间里,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所有股票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虽然增幅很大,但是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增加了80%,因此股价并没有被完全高估。但是从柯立芝总统执政的最后一年开始,股市逐渐狂热起来,1928年3月份以后,股价在18个月内又翻了一番。
由于股价太高,有些中小股民甚至连一股都买不起,但通过共同基金能够买到这些股票。20年代,共同基金风靡,波士顿一度被誉为“共同基金之都”。据记载,1926年至1928年3月,美国投资基金公司达80多家,总资产高达70多亿。但是,繁华背后风险在涌动。当时,美国平均工资水平并不高,贷款是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低利率政策使贷款消费成本极低,炫耀性消费大行其道。薄弱的消费基础和社会财富惊人的两极分化,为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1929年3月,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宣誓就职,但他远没有柯立芝幸运,虽然他早已为“不断增长的投机浪潮”充满担忧,但为了选票,他也必须保持“柯立芝时代的兴盛”。事实上,美国前所未有的大萧条时代走近了。
1929年10月24日,是大萧条开始的日子,黑色星期四无情地摧毁了华尔街的荣耀:1929年9月到1932年7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89%,同期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净值也下跌了83%;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一度濒临破产;1929年年中至1930年末,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从平均溢价50%左右,降低至折价25%以下,加上不可变现的约束,基金份额已形同废纸。
从极度繁荣到瞬间崩溃,大梦初醒的人们在一个接一个噩耗中开始尝试着接受惨淡的现实,“咆哮的二十年代”在1929年的寒冬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