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圆桌
  • 7:观点评论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专版
  • A5:产业·公司
  • A6:信息披露
  • A7:股民学校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研究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对话
  •  
      2009 7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优中选优 保荐机构为创业板严格把关
    只需10分钟,一切搞定
    深圳券商囊括
    首批报送数量前三甲
    三大难题
    考验保荐机构智慧
    创业板IPO申请许可三步走
    按下快门 记住这特殊的日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优中选优 保荐机构为创业板严格把关
    2009年07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婧妤 周翀
      7月26日,报送创业板申请材料的券商人士在等候区耐心等待 本报记者 史丽 摄
      创业板申报首日接收108家企业的材料已经不算少了,但这仍然是券商精挑细选的结果。

      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为保证推荐的企业能够成功过会,保荐机构对手中的项目进行优中选优,所报送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公司特征都十分符合创业板的上市要求。由于在递送材料之前保荐机构就已经很好地进入了“把关人”的角色,因此也都自信地表示,十分看好创业板的前景。

      ⊙本报记者 马婧妤 周翀

      从首批上报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平安证券报送的10家企业主要集中于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招商证券报送的12个项目行业集中在电子信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东吴证券报送的2家企业涉及现代物流和生物制药;民生证券报送了一家新材料公司和一家网络公司;齐鲁证券也报送了新材料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上看,首批推荐的企业十分符合创业板上市的要求,通过保荐机构把关,这些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持续盈利能力也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保证。

      “保荐机构的作用就是为拟上市企业把好关。”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说,决定把什么企业推上市场,如何做到好中选优是保荐机构的首要责任,保荐机构作为创业板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必须勤勉尽责,做好企业的辅导和持续督导工作,同时充当好投资者、创业者、监管部门间的媒介。

      他介绍,公司在选择创业板企业的时候,主要考虑了四大特征,处于艰苦创业阶段和高速成长期,经营规模、管理、治理有一定的完善程度;所处行业是新兴行业,细分市场有一定空间;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且这种能力能产生经济价值;公司治理规范。

      招商证券投行部执行董事王黎祥也谈到,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来说,成本和盈利并不一定是评判指标,这对保荐机构也是挑战,不但要想怎样优中选优,找到成长性创新性符合创业板要求的公司,还要结合公司特点做具体分析。

      “创业板的开启对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与中小板、主板市场一起,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民生证券副总裁杨卫东说,创业板的成长壮大,需要中介机构、政府、企业、投资者、媒体等方面共同努力。而保荐机构应当切实把好质量关,认真履行保荐机构的职责。上市前的精挑细选,为创业企业的成功上市创造了一个好的开端。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监管部门、保荐机构的准备都很充分。”薛荣年表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积累了很多经验,5年来实行保荐制,实践中小板,也都为创业板的推出提供了经验,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创业组织体系比较完善,制度设计也合理、开放、透明,因而十分看好创业板的发展前景。

      他同时提到,充足的上市资源也为创业板的大发展提供了基础,“能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我们掌握的就有一两百家,全国有68个保荐机构,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的资源将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