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有关政策的“流言蜚语”中,一线楼市开始显露调整前兆。昨天记者获得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上周(7月20日-7月26日),7月以来京沪穗等地的商品住宅成交均有所萎缩,可能预示着阶段性调整的来临。
如佑威楼市通系统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43.66万平方米,环比仅微增2%;成交均价为1532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并且,7月前26日共成交162万平方米,环比也下滑6%。又如根据对北京房地产交易网的数据统计,7月前26日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现房)共签约13513套、164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降约10%和4%。还有广州官方阳光家缘网的统计显示,7月前25日,广州共签约商品住宅4573套,与6月同期的9608套相比更是降幅超过五成。
在业内看来,房价上涨过快和政策趋向微调是成交局面有所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楼市交易回暖推动价格冲高,使部分需求再次在市场外踌躇徘徊;另一方面,二套房贷政策开始从紧等,也被视作是政府一种试探性的政策微调。
“作为国民经济回暖主力的房地产业,政府对楼市的基调还是稳定。但是面对部分城市房价攀高、‘地王’频现等,政府还是很关注的,如果判断为过热,就会产生对政策方向的一种反向积累。”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
而为了稳住房价,不少城市开始从供应入手。如北京公布了新规,从8月1日起要求开发商在预售、销售商品房时必须在售楼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所售楼盘的销控信息表、所售楼盘的拟售均价及未开盘楼栋的拟开盘时间等。又如深圳也表示开发商拿预售证后10日内必须卖房,违规则将面临被“锁定、约谈以及限期整改”的处罚。
还有上海为了打击捂盘惜售,重申商品住宅项目每次申请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等。
“近期所有的政策导向都以保市场健康发展为目的,楼市新增供应量出现了回升,在近半年的量价齐升期后,楼市成交在近期可能进入阶段性调整。”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