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走访菜籽油生产经营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及农户,对菜籽油期货服务“三农”情况进行总结和调研,郑州商品交易所服务“三农”报告日前正式出炉。报告中,大量优秀农业企业凭借期货市场锁定价格风险,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做法值得企业借鉴。
⊙ 本报记者 钱晓涵
菜籽油期货上市后,现货企业纷纷开立期货账户。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底,油脂相关企业开户数为955家。目前国内有规模的油菜籽压榨企业约345家,其中有90%左右都已经在期货市场开户。
据中国国际期货公司统计,油菜籽主产区湖北省共有约120家具有法人资格的菜籽油企业,仅在中国国际期货湖北地区分支机构开户的菜籽油企业法人户就有六七十家,而湖北奥星粮油工业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湖北奥星粮油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奥星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以菜籽油为主导产品的菜籽油企业,短短的两年,奥星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办企业,快速成长为湖北最大的菜籽油生产、贸易企业。2009年5月,“奥星牌”菜籽油被湖北省政府首批授予“湖北优质菜籽油”称号,成为湖北菜籽油第一品牌。公司董事长梁红星认为,正是菜籽油期货助推了企业高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奥星模式”。
“奥星模式”的核心是“期货套保+升贴水点价+品牌建设”。通过套期保值,扩大了经营规模;通过升贴水点价,稳定了产销关系;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了产业升级。期现结合使该公司生产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不断完善和成熟。
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油脂价格出现暴涨。在2008年夏天油菜籽上市后,大部分菜油加工企业都认为菜籽油价格不会下跌,于是出现了油菜籽上市后的抢购浪潮。奥星公司面对这一状况,陷入两难:不采购原料将出现公司停产状况,采购原料公司将面临巨大的价格下跌风险。
经过研究,奥星公司决定一边积极入市采购原料,一边积极根据当天的原料收购数量进行套期保值,保值目标为5000吨菜籽油,于是6月份陆续在菜籽油809合约上卖出1000手期货合约(1手=5吨),平均价位12400元/吨。
在当时的情况下,套期保值与生产成本有每吨200多元的倒挂亏损,很多企业认为应等待期货价格上升到成本以上或期货价格有利润空间后再进行套保。奥星公司分析后认为,虽然按目前的期货价格套保后会有少量亏损,但套保不仅是保价格,更应该是保趋势。
果然,2008年7月中旬,菜籽油期货、现货价格开始大幅暴跌,很多菜籽油生产企业由于没有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现货库存产生严重账面亏损。如果销售产品,账面亏损会变成实际亏损,因此现货企业纷纷惜售,现货市场出现菜籽油断流,造成了菜籽油现货价格比期货价格高1000元/吨的严重倒挂的局面。
奥星公司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8月开始一边积极卖掉现货,一边及时平掉809合约1000手空单,最终期货盈利1000万元,现货亏损约500万元。通过利用期货工具,奥星公司规避了风险,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掌握了菜籽油销售市场的主动权。
奥星公司2008年虽然通过期货保值成功规避了风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内菜籽油行业形势非常严峻。由于跨国公司多年在豆油及调和油消费市场广泛宣传和深入推广,进口油脂不断蚕食菜籽油消费份额,居民的菜籽油消费习惯持续弱化,国内民族企业没有一个能在全国打得开的菜籽油品牌。而只有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菜籽油品牌,把终端市场培育起来,提高终端市场对国产菜籽油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才能发展壮大菜籽油民族产业,扭转跨国油商及进口原料不断冲击的不利局面。
奥星公司通过套期保值、工贸结合、期现互补、经营创新等一系列的措施,扩大了客户网络,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对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期货市场功能不断发挥的过程中,银行机构也从对期货不理解到逐步理解。2009年3月,国家农发行和湖北农发行把奥星公司列为首批湖北省期货套期保值试点企业,奥星公司成为农发行系统了解期货市场的一个窗口。
“内地企业不缺经营,缺创新,尤其缺经营模式的创新,对于先进的经营模式,我们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来改变我们不合适的经营模式。期现结合的模式和点价模式,并不是我们创造的,但是我们是内地企业里比较早开始模仿应用的,我们学习的对象是益海嘉里和中粮。”奥星公司董事长梁红星认为,面对种种不利条件,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并且利用好期货这一金融工具,弥补自身劣势,从而具备更强的前瞻性和风险抵御能力,把经营做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