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7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乘用车油耗“新标” 配套政策或10月出台
    家电“以旧换新”
    将于8月起实施
    或砸20亿美元 吉利汽车仍在竞购沃尔沃
    上海加大土地供应力度
    数十家开发商紧盯“外高桥”
    民营车企吉利推出首款中高端车
    湖北高院召开听证会 中国航油回应三大质疑
    运营商3G大战升级
    中移动打“0元购TD手机”牌
    合肥20亿引入日本二手等离子线值不值?
    丰田汽车上半年国内销量下滑26.6%
    联手Discovery百度再造商业新模式
    亏7亿美元
    谷歌“割肉”AOL股份
    曙光集团启动
    芜湖悬架模块化项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乘用车油耗“新标” 配套政策或10月出台
    2009年07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宦璐
    分析师认为这将对汽车生产、流通、销售带来显著变化

      ⊙本报记者 宦璐

      

      《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草案已于近日出台。工信部前日称,未来将对高油耗的汽车生产企业征收重税。28日,上海证券报从汽车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获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实施配套财税政策有望于今年的10月左右出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于促进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这项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与2009年中国政府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一脉相连的。“是为促进明年汽车市场消费服务的。明年可能不再像今年这样直接减免购置税,而是会有奖有罚,符合或低于国家油耗标准的企业,政府将从税收上给予优惠,不符合的则会课以重税。”

      “该政策将会对汽车生产、流通、销售等几个方面带来显著变化。”中投顾问汽车研究员李胜茂对记者表示。

      从生产环节上看,该政策的意义在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从流通环节上看,国家鼓励进口车领域中,应该进口与国际同步的、节油率高的汽车产品;从销售上说,则是鼓励小排量车。

      实施新油耗指标,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李胜茂分析师认为,“中国是石油消耗大国,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如果按照新油耗标准,到2030年,我国累计可节约2.2亿吨的石油。约等于4个大庆油田的年产量。”

      值得关注的是,该政策一旦实施,对大排量车型,特别是SUV和越野车的销量会受限,未来,国家主导的方向将是节油率高的小排量车型。

      贾新光认为,先进的小排量车型则明显受到政策鼓励。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节能、环保、安全则是最重要的内容,现在来看,国家的注意力终于到了这些方面。

      全国乘用联副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发动机以及油耗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短板,有很大值得提高的空间,很明显国家正在研究对策,意图提高这个薄弱环节。”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合资企业的产品相比,自主品牌的油耗技术不具任何优势,一旦实施新油耗政策,优惠的税收只能向合资企业倾斜,肥水将流外人田。“如何调节好各方利益,是相关部门正在‘攻关’的‘难点’,所以新油耗政策的配套措施至少要到2个月后才能公布,即10月前后。”一位未具名的汽车行业协会人士这样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