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7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新债发行利率连续落入预期 债市现企稳迹象
    长虹分离可转债价值受关注
    英镑短期恐难大幅走高
    货币乘数上升致流动性格局不变
    资金宽裕难改利率趋势
    债市下跌已被预先指明
    一年央票利率续涨5个基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下跌已被预先指明
    2009年07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再资产 唐鲁杰
      ⊙中再资产 唐鲁杰

      

      从历史数据的时序分析中可得,M1走势变化领先于债券指数负向变化3-8个月。自2008年11月份M1同比增速触底反弹以来,债市的下跌已被预先指明;而目前M1的加速上行,也预示着未来债市会有一段加速下跌的行情,这也可以解释为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加剧。

      通胀预期是影响债市走势的最直接因素。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让实体经济也遭受到严重打击,欧美等国经济目前仍在低位徘徊,复苏前景并不明朗。对于已成为开放经济体的中国,在如此恶劣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的产能过剩必然会压制下游消费品的价格,由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上游资源品的价值重估,并不能顺利地通过中游向下游传导,也就是说,核心CPI在可见的未来仍会维持在低位,不会出现明显通胀。

      但是在中国,了解某些中国特色是很重要的。在中国本轮经济复苏中,房地产众望所归,希望能引领中国经济最终走出衰退的阴影。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其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房地产价格不属于核心CPI,很多国家也不以此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可是在中国,房价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政府很可能会因为它的快速上涨而出台调控措施。经济复苏和房产泡沫孰轻孰重,是决定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的要害。如果经济顺利复苏,房地产泡沫程度能被社会容忍,则政府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时间就很充裕;否则,政府被迫仓促出台对房价的硬性调控措施,在打压房价的同时,经济也受到影响,继而就失去了改善经济结构的理想环境。如果是前者,股市欣欣向荣,债市漫漫熊途,周期可能较长;如果是后者,则宏观紧缩政策被迫出台之时,股市、债市都会大幅下跌,待经济收缩预期形成之后,债市会重新企稳,结束熊市,开始一个新的牛市周期。

      无论上述哪种情形,债市的下跌速度都会加快。看来这轮债市“老熊”,其形虽未在目,其声已然在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