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7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调整宣告股指“攻势足球”战术终结
    股票与保质期
    3400点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量之后 市场仍有冲高动力
    将出现强劲的
    技术性反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整宣告股指“攻势足球”战术终结
    2009年07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族证券 刘佳章
      熟悉足球比赛的投资者都知道,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战术被称为“攻势足球”,该战术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摒弃传统的“攻守平衡”,将主要精力放在进攻上,追求“进三球输两球”的效果。如果将这个概念引申到股市,可概括为趋势性投资策略,近来投资者普遍抱有一种心态,一方面随着股指的上涨,担忧风险将至,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趋势性的投资,在风险释放时获取更大的收益。

      ⊙民族证券 刘佳章

      

      多方仍有反扑的潜能

      昨天市场大幅下跌,最大的意义在于这也许意味着股指趋势性投资周期的终结,或者说股指“攻势足球”战术开始品尝失球的苦果。

      至于昨天市场大跌的原因,笔者认为,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中国建筑首日上市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全面冲击和国内汽柴油价格小幅下降对石化双雄产生重大影响的理由都站不住脚。如果从流动性的角度看,昨天成交量放出天量,高达3026亿,排除中国建筑成交的291亿,其量能也达到2007年高潮时的水平,市场资金之充沛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昨天的暴跌,相信绝大部分主力资金也没有思想准备,早盘中石油、中石化、金融、钢铁等权重板块仍然按自身的节奏运行,新股中国建筑也以超出所有券商预期的6.70元开盘,上攻至7.96元,但随着中国建筑的泄气走软,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股价大跌,股指跳水,即使这样,上证指数第一次跌去150点时,除四川成渝之外,两市仍无一只个股跌停,表明多头死而不僵,仍存幻想。但这也从侧面暗示,后市多方仍有反扑的潜能。

      笔者对昨天市场大跌的判断是,此次下跌的主因是获利盘的阶段性集中抛售,是技术性调整的表现,如果草率地认为这里已形成“头部”,笔者不敢苟同,头部的构筑绝非一日之功。事实上,大盘下跌之前,有关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多微调的动作,如各地对二套房贷的收紧、银监会严控信贷流入股市等措施显示出针对股市的微调已经展开,而对股指形成的调整压力正如击倒一个拳手需要无数拳的打击一样是一个过程,只是我们很难判断究竟哪一拳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拳,因此说,昨天的天量大跌既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有关方面已经启动的微调政策只会起到两种作用,一是改变市场上行的斜率,二是加大股指震荡的幅度,昨天市场的调整出现了上述两种可能的迹象。

      

      市场运行节奏已经改变

      从投资角度而言,出现了昨天的天量大跌后,无论是连续调整数日也好,调整幅度犹如“5·30”大跌也罢,或者是在充沛的流动性带动下展开报复性的反弹,改变的仅是市场运行的节奏,仅是个股运作的主线,后市股指依然有望再度创出新高,从而增加形成所谓复杂头部的概率。

      笔者注意到,从近期基金经理的言论看,市场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一致性观点,显示出机构投资者的理念正在转变中,即从过去单纯地通过仓位的高低来控制整体组合的风险,逐步过渡到彼得·林奇式的通过高仓位的充分运作,把握住上涨最关键的几天来完成组合跑赢大盘的目标。

      从逻辑上看,基金经理们的观点无疑能站得住脚,比如对市场形成跌势后会下跌20%的预期,传统的高仓位基金的避险方法是降低20%的仓位,但从净值的角度看,这种操作带来的仅仅是净值下跌了4%,可以说远远跑赢大盘。换言之,纵使市场出现较大的调整,即使有降低仓位的需求(这一点特别符合目前基金的仓位状态),但从组合收益的角度看,通过结构性的调仓及小幅减仓足以完成跑赢大盘的目标。在当前市场流动性未出现根本性逆转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如果真能完成高仓位充分投资理念的转换,经过短期的调整,股指的抛压也许会远远小于投资者的预期。

      昨天市场的天量下跌对于今年股指的运行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宣布股指开始进入风险区域,另一方面也宣告类似“攻势足球”战术的趋势性投资已告一段落,市场即将进入新的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