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的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太极实业代表着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忆。1993年,太极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挂牌,实现了江苏上市公司零的突破。经历了整整16年的发展,公司又一次站在了突破向上的关口。进入2009年,太极实业抓住无锡市产业整合的契机,通过对控股股东无锡产业集团实施定向增发,为公司现有帘帆布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为公司向更具成长性的产业调整创造了条件。而与韩国海力士的合作,将使公司进入更具成长性和发展前景的集成电路产业,也为公司未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创造了契机。
“善弈者谋势”,谈到公司的发展,借助资本市场发展之“势”,太极实业董事长顾斌着眼长远:“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最终实现公司公开增发的再融资目标,为上市公司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笔者:继完成了对控股股东的定向增发后,公司又计划与韩国海力士展开合作,产业集团和公司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一系列的重大决策?
顾斌:从2008年起,太极实业控股股东就变更为无锡产业集团,该集团是无锡市六家国资委直属的国有集团之一。成立伊始,无锡产业集团就以无锡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导向为目标,加快了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大了对新兴先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对相关业务和资产进行了整合。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贯彻无锡市“退城进园”的整体规划,太极实业今年实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向产业集团定向发行1亿股,募集资金3.07亿元。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增加公司的资本实力、补充了流动资金,这既是提升公司竞争实力,优化产品结构的需要,也是实现公司总体战略规划,重新进行生产布局的需要。同时,定向增发完成后,产业集团持有太极实业的股权比例由13.73%上升到32.13%,太极实业在产业集团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这为公司与海力士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投资额为3.5亿美元的海力士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是一项得到省市领导高度关注的中外合资项目,建成后可形成每月12万片12英寸晶圆测试和7500万片12英寸晶圆封装的生产配套能力。一旦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巩固和强化无锡在国内微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参与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更是实现了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作为江苏第一家上市公司,太极实业在上海交易所挂牌已有16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制约了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实现。因此,不管实施定向增发,还是投资进入集成电路产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增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同时,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最终实现公司公开增发的再融资目标。
笔者:选择与海力士的合作,意味着公司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此举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作出此项投资决策,产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想要达到怎样的投资目的?
顾斌:实施与海力士合资的项目,我们想实现多方共赢的投资效果。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国未来5-15年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其中,新型、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成为重点发展技术。无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拥有国内55%的IC制造企业、80%的封装测试企业和近50%的IC设计企业,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之一。无锡市政府推荐产业集团与海力士合作,就是希望在增加财税收入,实现更多就业的同时,完善区域半导体产业链,并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无锡产业集团认为,金融危机和半导体行业的低迷为集团进入半导体行业创造了契机,通过交易结构的安排,可以有效降低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成本和风险,合资项目的实施,也将有助于太极实业及产业集团的做大做强。为了支持上市公司顺利实施合资项目,在完成定向增发为公司融资3.07亿后,产业集团还将为公司与海力士的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作为上市公司,太极实业希望通过本次交易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本次交易完成之后,集成电路产业也将成为公司另外一块业务,有助于降低对单一行业的依赖。而且,通过与海力士的合作,上市公司可以较低的成本切入集成电路产业,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分享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几年成长所带来的机会。
(下转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