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 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杨 吉
回顾过去的30多年,中国人才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且总体趋势至今没有根本改观。有材料为证,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80%、北京大学76%高科技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并且从2006年开始荣登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送出了世界上最多的140多万留学生,却只有30多万人回国,其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这无疑是个令人心寒无奈的事实。相信对于每一个心系民族安危、国家命运的人来说,大量人才外流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在被削弱,与此同时,引进人才的一方却在不断地增强其综合国力。关于这一点,可谓尽人皆知。但即便如此,也未必有人真正去关注、去钻研、去求解业已国际化了的人才争夺战的课题。于是,当王辉耀表示希望通过《人才战争》中最真实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眼前看似波澜不惊的世界,正在发生一场真正关系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暗战”,关系到你我他的命运时,我们有必要认真聆听。如果说,校长实名推荐只是一种“不拘一格招人才”的体现和尝试,只是一个地方性、微观化的个案,那么,王辉耀《人才战争》则更像是全球化、宏观上的指引,它奉行的是“人才回归将改变中国”、“中国强大崛起依靠人才”的理念,并试图找到方法上的应对。
尽管同样冠以“战争”一词,但阅读《人才战争》时,却不曾感到有像《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等书所暗含的“阴谋论”。它完全基于现实,让事实说话,而不是靠臆测。例如,二战之前,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总数甚至是美国的3倍。但人才战争半个世纪过后,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40%已经来自“美国制造”,超过70%的诺贝尔奖得主被美国聘用,在美国工作。这是事实。从原子弹、氢弹、导弹、火箭的研发,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应用,美国这些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每一个项目都有外国科学家充当关键性角色。这也是事实。就像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的那样,“在这个时代,所有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如果拥有达2.8亿人口的美国都需要吸收外国人才,只有300万人口的新加坡更必须这么做”。美国之所以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在高科技领域持续“一览众山小”的绝对优势,并不是因为美国人的天赋远超其他的族群,而是因为美国不问种族、不分国籍的人才战略,成功地让它吸聚到了全世界最多的顶尖人才。
虽然自“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人才引进上一改往日作风,变得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但这还是不妨碍我们学习它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多元性。就拿美国新当选的奥巴马总统来说,其父亲是来自非洲肯尼亚的留学生,并且后来还回到了肯尼亚。作为一个在美国曾受到歧视的少数族裔的第二代移民,奥巴马能够成功竞选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也表明了美国二战后的开放、融合并不只是一句口号,这也表明了美国的强大不在于其物质力量,而在于其开放性的精神,使其能够博采世界百家之长而融于一炉。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想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开放性、先进性的人才培养系统(包括政策、平台、环境、制度、文化等)必不可少。对此,王辉耀也认为,中国正在面临全球化时代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上的“崛起与复兴”,重新构建具有“世界大国”风范的“人才战略”显得迫在眉睫,除了建立吸引世界顶尖人才的环境、平台和机制,更重要的是,从“文化认同”上塑造真正的“中国梦”。
然而具体落实到方案上,王辉耀总结的10大战略值得借鉴。它们是:移民战略、招收并挽留外国留学生战略、双重国籍战略、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战略、国家猎头战略、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民间社团、基金会、人才库战略、通过风险基金、创业扶助、高科技园区吸聚人才战略、以及文化输出与国家梦战略。这些策略性的建议将使我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制度构建上有更广阔、更深远的视野。例如,我国可放松绿卡,签证,对外籍华人发放海外同胞证。香港同胞有回乡证,台湾同胞有台胞证,可以不用签证回国,海外华人也可以采用海外侨胞证的方式,免掉签证等繁琐手续,便利人才回来。或者,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吸引机制,打破体制内体制外限制,国际工作经验也可以成为提干的标准,甚至企事业单位选拔录用人才不限国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改我们传统的观念和做法。
事实上,就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还只是一个构想,它的全面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同样的,中国人才外流的问题也才只是年年感觉到其严重性,却迟迟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中国与世界抢夺人才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输赢未决,但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委实不多了——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这句话,真当玩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