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专版
  • 8:金融·调查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8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基金·圆桌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基金·圆桌
    大震荡仅是提醒 股市或透支经济复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震荡仅是提醒 股市或透支经济复苏
    2009年08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安仲文 黄金滔 实习生 张倩倩
      漫画 王志成
      陈东
      杨宏亮
      游海
      上周股指出现大幅震荡,但在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眼中,调整似乎是期待已久的,一些基金经理在上周三更是动用一二十亿的资金乘机吸纳投资标的。

      总体看来,基金经理普遍认为短期调整不会改变市场向上的长期趋势,适度的资产泡沫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是合理的,继续坚持高仓位策略。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上周的调整是估值水平过快提升的后果,下半年市场透支经济复苏预期的可能性较大,基金操作难度将增大,投资策略也相应地更加注重风险管理。

      ⊙本报记者 安仲文 黄金滔 实习生 张倩倩

      嘉宾:

      招商大盘蓝筹股票型基金经理 游海

      宝盈核心优势股票型基金经理 杨宏亮

      民生加银品牌蓝筹混合型基金经理 陈东

      调整已在基金预期之中

      基金周刊:上周的一波调整行情是否表明股市累积风险已经开始暴露?

      游海:目前A股市场的确已呈现出明显的局部泡沫迹象,但宏观经济数据仍然可以支撑未来的大盘蓝筹行情,短期的调整行情应该还不会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

      事实上我们之前也判断最早七月底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我们对此已经有心理预期,短期的市场调整也是基金布局相关优质行业或个股的好时机,基于对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的分析,以及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驱动因素由原来的流动性驱动估值提升转变为业绩增长和流动性对估值的提升双轮驱动的判断,我们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运行趋势依然较为乐观。

      杨宏亮: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一个估值修复和上调盈利的阶段,市场的繁荣与崩溃是必然的一个规律,一般会经历估值便宜,估值修复,上调盈利,估值过度等阶段。现在的情况是一些行业确实估值过度,但有不少行业正处于上调盈利期。这个阶段的上涨和下跌分别由上调盈利预期得以确认和估值水平反复所决定。换句话说,企业盈利逐步上升会支撑市场上行,但估值水平上升过快后出现的回复会形成市场的调整。当估值水平提高到不合理的水平,盈利无法支撑预期中的高增长,股市就进入高风险区域。

      综合而言,由于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因此下半年的操作策略还是应该按照复苏的思路进行,但应选择一些估值相对便宜,增长较为确定的行业和个股。下半年的操作难度会加大,我们下一阶段也将注重基金的风险管理,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透支经济复苏预期的可能性较大,或者说估值过度的可能性很大。

      陈东:这次市场激烈震荡在我们预期之中,我们的看法是:从PMI、投资增速、GDP等关键指标观察,经济开始进入全面复苏阶段;最近,中央定调下半年工作强调政府宏观政策大的方向不变;从M1、M2等关键货币指标我们进一步确认宽松的货币环境不变;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在未来的三、四季度加速回升。这些都使证券市场大的趋势没有实质逆转。短期由于上升幅度过大,累积了很大的调整动能,因此,调整与震荡都在所难免。但基于对长期基本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短期调整无碍长期上升趋势,短期调整更有利于上升行情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调整是吸纳优质公司的良机。

      乐观中关注非理性因素

      基金周刊:对下一阶段的行情有什么样的预期,资金持续流入股市会否会推动股票进入高危险区域?

      游海:如果已经判断中国经济向好的趋势确立无疑,则资产价格的泡沫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而且,为了保障经济能够见底回升,防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保持适度的泡沫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此外,我认为流动性的因素也十分重要,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时候,它的流向一定是要能够赚钱的行业或投资品。为什么不少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股市或房地产市场?这首先是因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较好较强的走势吸引了投资者,赚钱效应决定了资金的流向。所以说无论是股市中的龙头品种大幅上涨还是房地产大幅上涨,其主要因素都是相关品种具备赚钱效应,成为资金关注的方向,这就是市场的规律,在实体经济没有产生出足够的吸引力之前,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大量的民间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从某种角度说,目前出现的适度的资产价格泡沫是合理的。

      杨宏亮:我认为下半年的市场的波动会进一步加剧,因此风险管理对于下一阶段的投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非理性力量在下半年极有可能会推动市场进入一个危险的区域;但就目前的市场而言,我们认为除了流动性推动估值进入一个中等偏高的领域外,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业绩的好转仍然会进一步支撑市场。流动性方面目前还没有消退的迹象,经济复苏的预期也比较强的。我们需要做两手准备,第一是跟随经济复苏的预期进行布局,第二是关注非理性的力量,在下半年做好风险管理。

      陈东:我们认为市场与股价走势,特别是中长期走势的根本决定因素是上市公司业绩。我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基本判断是:未来半年,上市公司业绩,特别是金融(商业银行、券商、保险)、采掘(煤炭、石油石化)、钢铁、有色、以及相当多数消费品行业(如商贸、食品饮料等等)上市公司业绩都处于快速回升之中。当然,对具体公司业绩需要研究员仔细地研究甄别。

      陈东:对于流动性,我们的看法是下半年我们整体还处于流动性宽裕的货币环境中。我们看到,上半年主要是信贷的大规模投放推动M2的增长,这种流动性增长方式应该在下半年不会持续。下半年流动性增长更多地体现在货币活化,即M1的增长快于M2将是下半年持续的现象。而上市公司业绩会处于持续回升之中,因此,可以支撑股市的强势格局。

      投资热点呈现“分散化”

      基金周刊:下一阶段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基金经理投资策略有无调整,看好哪些板块或品种?

      游海:我们在投资布局方面仍然要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

      在经济从见底到上升的轨道中,受益的板块或行业存在先后顺序和强弱不同,最为受益的应是金融地产以及汽车。此外,煤炭、有色、钢铁等行业也基本处于受益的前期。如果再往后推一段时期,我们认为化工和家电也会成为资金关注的热点,也会明显受益于经济的逐步复苏,上述这些行业基本上就是我们的重点配置行业。

      此外,我们认为医药和商业也会受益于经济的回升,但这两个行业的受益时间表可能会比较晚。

      杨宏亮:我个人把握这么几点:一是外需影响巨大,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弥补这一缺口,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虽然当时的工业增加值在下滑,但货币供给已经上来,只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跟上来,那么经济增长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二是,流动性以及财政政策的刺激,与自发的市场经济调节机制不同,不会立即影响到微观主体,需要一个传导过程。我们现在需要观察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自主投资能否起来,消费能否繁荣,外需能否恢复。

      另外,中国经济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我们还需要关注美元以及国际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判断及应变。

      陈东:对于下半年,我们有个基本的判断,市场的驱动力会回归基本面,特别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与其估值对比形成核心的投资吸引力;其次,辅之以主题性投资机会。我们认为下半年具有估值优势的行业,如金融、钢铁、信息技术等行业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此外,我们认为内需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同时,下半年最能提供超额收益可能来自于出口相关行业。

      此外,我们基金经理团队对有色金属、石油等资源品的投资机会一直看好。主要的考虑点是:经济复苏不可能离开资源品;风险溢价的恢复、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是美元指数整体处于下行趋势,这些都对有色金属、石油等资源品形成支持。对高端白酒等食品饮料板块我们认为,因为高端白酒与商务活动息息相关,历史规律证明高端白酒与宏观经济紧密相连,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处于持续回升之中,我们有理由长期看好高端白酒等食品饮料板块。